化“劣势”为优势,变“包袱”为财富
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依赖客观条件,但更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宁夏立足实际深度挖潜,将气候、区位、创新、营商环境等视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在促进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中化劣势为优势,一些此前看似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逐步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劣势变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不断上演。
巧打乾旱牌,产业活水来
春风拂面,万物生长。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的日光温室园区里,嫩芽萌动,一簇簇翠绿的西芹苗、辣椒苗、菜心苗整齐排列,喷淋设备扫过,让每一株菜苗都能够“雨露均沾”。几个月后,这些蔬菜将被运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明星菜”。
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固原市原州区海拔1450至2500米,年均气温6.3℃,年均降雨量300至550毫米,全年无霜期仅有130天。通常来说,这种乾旱少雨、气温冷凉、无霜期短的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劣势。然而,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禀赋,广泛种植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生长的蔬菜,让先天劣势成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的独特优势。
“我们这里海拔高、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蔬菜质地脆嫩,上市后能卖出较高的价格。乾旱的气候、疏松的土质,也让宁夏的冷凉蔬菜避免了多种病虫害,得以少用或不用农药,成为绿色、有机、安全的蔬菜。”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白生虎说。
乾旱是西北地区最显着的气候特点,在宁夏中南部的乾旱地区,多年来,“抗旱”一直是这里农业生产的重心。近年来,通过遵循自然规律优化要素配置,宁夏得以突破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桎梏,“塞上江南”有了更多新名片。
因为日照充足、砂石土壤、降水量少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宁夏贺兰山东麓被业界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葡萄酒成为宁夏耀眼的“紫色名片”;地处北纬38度黄金奶源带,光热水土的组合优势,让地理面积不大的宁夏产出了全国1/10的鲜奶,宁夏生产的高端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土壤、日照、温差、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完美组合,孕育出这片土地上特有的物产,枸杞成为宁夏的地域符号、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