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应急医院推放射诊断服务
有立法会议员欢迎新安排,认为有助节省非紧急病人轮候时间,亦是用好中央援港设施,做到善用土地资源。\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范鸿龄昨日在网志撰文表示,因应“应急医院”位处新界东,先导计划首阶段会在新界东医院联网试点推行。上个月开始,新界东医院联网工作人员已主动邀请部分合适的病人,到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接受放射科服务,包括脑部、胸腔、腹部等的电脑扫描造影,以及脊柱、肩部、膝部等的磁力共振扫描造影。医院工作人员会陆续去信合适病人,查询他们的意愿,再为有意的患者安排前往应急医院接受放射科服务。
新界东先行 将扩至其他联网
下一步,先导计划会扩展至新界西医院联网,并逐步开始涵盖其余五个联网。
范鸿龄强调,会把握这个机会,好好善用资源,物尽其用,把国家送给我们的资源,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一些非紧急个案,原本在公立医院轮候放射诊断造影服务需时约十多个月,但假若选择到“应急医院”,轮候时间便能大大缩短。扫描造影结果会送回原来覆诊的医院,待病人覆诊时跟进。假若在检查后发现异常,原本跟进的专科便可尽快安排诊断及跟进。
范鸿龄昨日亲身到“应急医院”视察,表示放射科内通道宽敞,登记等候区有自助充电设备,医院有提供WiFi方便市民上网;当眼处亦有张贴穿梭巴士时间表,免费接载求诊及陪诊人士来往上水港铁站及应急医院;检查室内,除了崭新的仪器,天花板更绘有蓝天白云,帮助病人放松心情。
他引述一位参与计划的市民曾先生表示,很高兴参与计划,可以缩短几个月的轮候时间,病人对院内环境和医护服务也感到非常满意。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陈凯欣欢迎医管局善用中央援港资源。她说,香港医护人手不足,或影响计划开展,首批“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83名内地医护日前抵港,之后可以在放射科安排人手,扩展计划覆盖范围。
议员欢迎用好中央援港设施
立法会新界西南议员陈颖欣认为,新安排有助节省非紧急病人轮候时间,希望医管局在计划推行后,因应需求,加快把服务由新界东联网进一步扩展至新界西等其余地区联网。她说,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是之前因应第五波新冠疫情所兴建,现时改变用途后,更扩展了服务,真正做到善用土地资源。
有前往进行例行检查的市民Thomas Chan在社交网站贴文表示,“局长真有建树!物尽其用,可加快病人检测速度”,更大赞“这里医护人员热情到你唔信,比私院还好!”并贴出医院多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