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美学者展望中美关系及全球经济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实习记者 汪璇)2022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全球通胀问题、病毒变种引发的新一轮疫情蔓延、世界各国疫苗接种率不均衡、国家内部和国际间的不平等状况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带来深远影响。在全球供应链进入深入调整,数字化转型深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断落地的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趋硬带来了新的变数。全球化智库(CCG)日前邀请了哈佛大学荣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与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进行线上对话,共同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发展作出展望。
劳伦斯教授首先指出美国在2013年左右就曾出现过经济高滞胀的情况,原因是国内供应不足,资本无法进行良好的流动,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今美国滞胀的问题悬而未决,加之疫情的影响,经济走向更加扑朔迷离。劳伦斯教授认为,如果要维持较好的金融稳定性,美国首先应该竭力防控疫情,保证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应该持续支持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增添市场的活力;另外美国需要在货币政策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将通胀率维持在7%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提到疫情下中国经济的表现及未来走向时,劳伦斯教授指出疫情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是如何让经济生产恢复常态,虽然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卓有成效,但是严格的防疫措施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下一步中国需要逐步恢复常态化的生活生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二,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因此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较小。而在疫情影响下,国外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大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管理非常大量的储蓄留存和储备,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应该如何维持下去。
地缘政治方面,中美走向竞争-合作的趋势逐渐清晰。在中美贸易战中加征的关税仍未撤销的情况下,如何缓解双边紧张的贸易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劳伦斯教授认为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中美两国就像共处于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的两艘巨轮,两国之间休戚与共。因此中美两国需要加深理解,从根源上思考两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达成两国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都有来源于内部的严峻问题,因此两国应当建立起新形式的大国关系格局,双方可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之下达成最大程度的合作共赢,避免陷入“修斯底德陷阱”。
当前,中美之间的“竞争战火”愈演愈烈,已经从外交、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教育和科研领域,很多在美留学生和科研人员也受到波及。面对这样的情况,劳伦斯教授认为当务之急是中美两国政府应当放下偏见,以诚为本进行交流对话,只有这样两国在经济、文教等领域才有可能进行积极、良性的互动。劳伦斯教授热切期待着两国之间更加频繁、更加真诚的互动。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实习记者 汪璇)2022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全球通胀问题、病毒变种引发的新一轮疫情蔓延、世界各国疫苗接种率不均衡、国家内部和国际间的不平等状况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带来深远影响。在全球供应链进入深入调整,数字化转型深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断落地的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趋硬带来了新的变数。全球化智库(CCG)日前邀请了哈佛大学荣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与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进行线上对话,共同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发展作出展望。
劳伦斯教授首先指出美国在2013年左右就曾出现过经济高滞胀的情况,原因是国内供应不足,资本无法进行良好的流动,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今美国滞胀的问题悬而未决,加之疫情的影响,经济走向更加扑朔迷离。劳伦斯教授认为,如果要维持较好的金融稳定性,美国首先应该竭力防控疫情,保证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应该持续支持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增添市场的活力;另外美国需要在货币政策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将通胀率维持在7%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