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入偏远过渡屋 㓥房户:如何上班?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本港现时有近23万宗轮候公屋申请、逾10.8万户㓥房,但已落成的新界过渡屋项目,整体入住率只有约七成,为何有屋无人住?《大公报》分析发现,过渡屋供应与公屋轮候申请者的选区需求出现错配,公屋轮候册上轮候三年以上的一般申请者中,逾八成人轮候市区及扩展市区公屋,但政府资助兴建的过渡屋,只有约三成单位在市区及扩展市区,其余七成均位于新界区。

  有轮候扩展市区公屋的㓥房户坦言,“如果搬到偏远的新界过渡屋,交通费好贵,返工也成问题,唔使揾食咩?”更怕迟迟未能“上楼”,要“搬完又搬”,宁可屈居市区㓥房。有关注团体认为,政府必须进一步优化过渡屋政策,除允许营运者调整住户比例外,亦应该考虑放宽申请者资格、延长租住期等,提升过渡屋入住率,避免浪费房屋资源。\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市民申请轮候公屋,可在市区、扩展市区、新界或离岛四个区域中拣选一区,作为将来编配公屋的区域。由于近年新登记申请只可选择三个非市区区域,目前最多人轮候的是扩展市区。房委会截至去年六月底的最新分析显示,有6.86万宗轮候超过三年仍未获配屋的一般申请,属过渡屋政策优先照顾的目标租户。数据显示,有关申请人中,23.5%选择市区公屋、57.2%选择扩展市区公屋、19.1%选择新界公屋、0.2%选择离岛公屋。

  新界入住率仅七成 远逊市区

  不过,《大公报》分析发现,在政府已觅到用地兴建的逾2万个过渡屋单位中,逾1.83万伙供应来自“支援非政府机构推行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资助计划)”,当中69.1%单位在新界,占整体比例最大,另有16.3%在市区、14.6%在扩展市区。换言之,过渡屋目标租户的需求,与单位供应出现错配。

  数据显示,八成轮候公屋人士希望居住市区或扩展市区,但七成过渡屋单位集中在新界,只有约三成单位位于市区及扩展市区,换言之,新界单位可能供过于求,而市区及扩展市区单位则供不应求。有关情况在已落成项目亦可见一斑,截至今年二月底,资助计划下有十个过渡屋项目已投入服务,新界项目整体入住率只有约70%,远低于市区项目近95%的入住率。

  团体倡提供搬迁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