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经济拓展就业蓄水池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当前,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能力被人们寄予厚望。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在创造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把“就业蓄水池”挖得再大些,使其不仅能“蓄水”,还要“造水”“养水”,化“池”为“湖”为“海”,让更多劳动者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如何实现“多渠道”就业,从短期来看重点是增加岗位供给。岗位从哪里来?既要积极稳定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公共部门的招录规模,又要为就业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提供支持,通过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扩大就业容量。

  当前,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能力被人们寄予厚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过去几年各类新就业形态蓬勃兴起,帮助很多人渡过了工作和生活的难关;二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者提高技能素质,提供了更多有质量的就业岗位;三是在当前青年的就业意向中,相当一部分人更倾向于到数字经济大潮中寻找工作机会。因此,不仅仅是数字经济所关联的灵活就业被视为“就业蓄水池”,数字经济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

  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在创造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把“就业蓄水池”挖得再大些,使其不仅能“蓄水”,还要“造水”“养水”,化“池”为“湖”为“海”,让更多劳动者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从当前就业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来看,应顺势而为,补齐前进中的短板,构建起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首先,需要在政策体系方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曾于2020年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出打破传统业态按区域、按行业治理的惯性思维,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业态新模式治理规则。近几年以来,这一解题思路对规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还应进一步衔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就业优先战略,通过调查瞭解相关行业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研究制定专门解决办法,推出鼓励相关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劳动者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