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忘初心世代友好

会议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助理记者徐媛 实习记者张承易)9月17日,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北京大学日语系系友会、中国墨子学会青年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以“不忘初心世代友好”为主题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会,多位政学研专家受邀出席。研讨嘉宾强调,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变,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时代赋予两国的历史使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

  原外交部高级翻译周斌老先生回忆了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见面并发表公报的情形,当时周老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翻译,见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全过程。田中角荣与大平正芳在来到中国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并将中日邦交正常化看作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当时日本政坛内部对于是否应该访华存在大量反对的声音,但访华前两国相关人士的沟通增强了田中角荣访华的决心。中方以最高的待遇接待了田中角荣,然而他就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添了麻烦”的轻描淡写的表述却使全场气氛僵持。在随后的谈判过程中,周总理表示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日本政府对于这一点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合适的表述,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使双方会谈一度陷入僵局。随后田中角荣一行人参观了故宫等景点,毛泽东主席也出面会见,他们逐渐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在经过反覆会谈与磋商后,中日双方在如何表述历史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最终形成了中日建交公报中的“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的表述。事后,周恩来总理赠与田中角荣“言必信行必果”六字,田中角荣则回赠“信为万事之本”,表达了双方的期许。

  渡边满子女士回忆了其外祖父大平正芳随田中角荣出访中国,进行邦交正常化前后的情形。当时国内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平正芳住宅还被右翼包围过,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他甚至做好了遭遇不测的准备。渡边满子女士表示,战争期间大平正芳先生在中国目睹了日本军部的暴行,自那时起就对中国的遭遇与不幸抱有歉意,他很早就提到过日本与中国邦交正常化的问题。大平正芳先生认为日本是海洋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两国虽迥乎不同但彼此相邻,为了和睦相处应该共同努力。大平正芳1979年以首相身份访华,并在华做了演讲,促进了中日交流,日本政府也是从那时起启动了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面对近年来中日关系遭遇波折的情况,渡边满子女士认为,中日关系绝不应该是排他性的,国与国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民与民之间的信赖,而这在于双方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中日关系受到波折的当下,两国人士应该从五十年前的邦交正常化进程中汲取经验,为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而努力。  
  北京大学池田大作研究会创始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蕙萱女士回忆了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为中日复交做出的贡献。中日交流首先从民间的接触开始,民间与半官方团体的互访,为中日复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总理当年已确诊癌症,但仍鞠躬尽瘁为中日复交事宜操劳,接见了许多日本的访华团体与友好人士。田中角荣在国内舆论严峻的情况下访华,表现出过人的勇气与政治魄力。贾蕙萱女士在日进修期间,曾受邀上门拜访田中角荣先生,他表示与中国复交是其任内最为重要的事,他的政治观点也由此发生变化,从此由一个右翼转变为对华友好人士。贾蕙萱女士认为面对当下的局面,两国外交人士可以从五十年前中日突破重重困难复交的历程中学习经验,改善中日关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两国外交人士应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创价大学校长铃木将史回顾了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贡献。池田大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最早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建议的人之一,他提出,从历史传统、民族亲近、地理条件等各方面考虑,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密不可分的关系。构筑中日友好桥梁,第一,要正式承认中国的存在,谋求两国邦交的正常化;第二,要为中国准备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要广泛推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池田大作在推动日本国民党代表团访华、促成中日建交、联络中苏关系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铃木将史指出,创价大学将长期致力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把池田先生的中日友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继续为促进中日人民友好作出贡献。

  众议院议员、厚生劳动副大臣兼内阁府副大臣伊佐进一指出,健全的中日关系对两国人民及地区的和平稳定很重要。自中日两国确立战略互惠关系以来,中国经济规模翻了三倍,中日政治关系发生逆转,中国已经处于国际社会中肩负重大责任、做出先进表率的位置上。在国际社会分裂潮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日关系应上升到新阶段,建立一个通过中日两国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的双边关系,构建一个协调世界的新框架,共同应对威胁人类生存、人类生存的因素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战争威胁、气候变化、传染病等。“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日友好、世界和平是大势所趋,公明党将继续为推动中日两国友好作出贡献。”

  原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就中日关系发展的共通课题提出建议。第一,发展中日关系,要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中日关系取得的进步和巨大成果,首先应归功于两国共同恪守的以《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核心的四个政治文件中所规定的原则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原则精神。第二,发展中日关系要友好合作,互惠互赢。中日两国都进入了新的时代,中日要高举合作共赢的机制,推进各个领域务实合作,围绕“提质增效”升级,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正能量,增添新活力。第三,发展中日关系要坚持两国人民友好,中日友好发展是时代潮流和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历史趋势,是中日两国的人心所向。中日两国应尽快走出第一步,重回正轨,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四,发展中日关系要着眼于青年一代。在中日各领域交流中,需要继续大力加强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而大力加强青年一代的交流是促进两国相互理解、改善国民感情的有效途径。

会议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电(助理记者徐媛 实习记者张承易)9月17日,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北京大学日语系系友会、中国墨子学会青年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以“不忘初心世代友好”为主题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会,多位政学研专家受邀出席。研讨嘉宾强调,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变,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时代赋予两国的历史使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

  原外交部高级翻译周斌老先生回忆了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见面并发表公报的情形,当时周老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翻译,见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全过程。田中角荣与大平正芳在来到中国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并将中日邦交正常化看作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当时日本政坛内部对于是否应该访华存在大量反对的声音,但访华前两国相关人士的沟通增强了田中角荣访华的决心。中方以最高的待遇接待了田中角荣,然而他就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添了麻烦”的轻描淡写的表述却使全场气氛僵持。在随后的谈判过程中,周总理表示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日本政府对于这一点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合适的表述,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使双方会谈一度陷入僵局。随后田中角荣一行人参观了故宫等景点,毛泽东主席也出面会见,他们逐渐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在经过反覆会谈与磋商后,中日双方在如何表述历史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最终形成了中日建交公报中的“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的表述。事后,周恩来总理赠与田中角荣“言必信行必果”六字,田中角荣则回赠“信为万事之本”,表达了双方的期许。

  渡边满子女士回忆了其外祖父大平正芳随田中角荣出访中国,进行邦交正常化前后的情形。当时国内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平正芳住宅还被右翼包围过,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他甚至做好了遭遇不测的准备。渡边满子女士表示,战争期间大平正芳先生在中国目睹了日本军部的暴行,自那时起就对中国的遭遇与不幸抱有歉意,他很早就提到过日本与中国邦交正常化的问题。大平正芳先生认为日本是海洋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两国虽迥乎不同但彼此相邻,为了和睦相处应该共同努力。大平正芳1979年以首相身份访华,并在华做了演讲,促进了中日交流,日本政府也是从那时起启动了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面对近年来中日关系遭遇波折的情况,渡边满子女士认为,中日关系绝不应该是排他性的,国与国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民与民之间的信赖,而这在于双方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中日关系受到波折的当下,两国人士应该从五十年前的邦交正常化进程中汲取经验,为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