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称要形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加强台海威慑
中评社华盛顿1月19日电(记者余东晖)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9日宣称,拜登政府第一年对华政策手法中重要的一点是与盟友伙伴一起,形塑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包括加强在台湾海峡的威慑力。不过她也强调了保持沟通渠道开放,设立护栏,“负责任地管控”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性。
拜登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罗森伯格19日下午出席华府智库美国全国亚洲研究局(NBR)举行的印太战略线上研讨会,发表主旨演讲,总结过去一年拜登政府的对华手法。
罗森伯格称,拜登政府对华手法是基于对美中不仅在印太地区也在全球竞争的分析,北京公开追求“与美国安全、繁荣、价值观、利益不相符”的秩序,所以美国采取全球手法来推进美国自己对于国际秩序的愿景。
罗森伯格表示,拜登政府第一年花大量时间投资于更新国内竞争力,在国外与盟友和伙伴合作,与中国在经济、技术、政治、安全等领域展开竞争,同时保持沟通渠道开放,以管控竞争。她认为这种手法将美国置于与中国展开有效竞争的位置,确保美国和盟友伙伴能书写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规则。
罗森伯格从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拜登政府第一年的对华手法:
第一,投资国内,增强自己竞争力。她说,就像橄榄球比赛,要赢不能只靠防守,要有进攻。要想在与中国竞争中胜出,美国必须始于加强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拜登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以促进经济从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复苏。
第二,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协调。包括与欧洲和印太盟友进行密集的外交接触,加强联系,提升四方机制,协调多边机制等。她特别提到美欧致力于解决波音与空客之间长达17年的纠纷,就是为了联手应对来自中国飞机产业的挑战。
第三,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形塑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她说,这个手法植根于美国认识到自己改变中国的能力有限,所以联手聚焦于形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以反映美国和盟友伙伴的利益和价值观。这要求美国通过重新加入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多边机制,恢复领导力。
罗森伯格说:“美国也与盟友和伙伴加强威慑力,尤其是在台湾海峡。”
第四,捍卫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显示民主能产生结果,最能应对当代挑战。她提到了美方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采取的行动,针对中国技术公司的制裁,以及拜登政府宣称“不派外交和官方代表去北京冬奥会”。
第五,负责任地管控与中国的竞争,包括维持沟通渠道开放,发展“护栏”为竞争设立边界,处理潜在风险。她说:“我们相信领导人层面接触特别重要,以确保我们拥有有效的、实质性的沟通渠道······我们相信与赋权的中方对话者就特定问题保持沟通渠道是重要的。”
罗森伯格表示,这些接触使得我们能够为竞争设定条件,并且规划原则和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滑向冲突,表明优先和意图,讨论双方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等现存全球议题上的利益重合之处和应对之道。
拜登政府第一年的印太战略广受美国外交学界诟病的是,在经济接触上的缺位,尤其是美国国内保护主义抬头,拜登政府不愿重回TPP。最近拜登政府透露正在另起炉灶,要建立“印太经济框架”。
对此,罗森伯格透露,美国正在与盟友和伙伴就印太经济框架的初始想法进行沟通,包括贸易便利化、数字经济、标准、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出口管制、税收、反腐等方面。过去几个月的讨论已使得初始想法更清晰,将继续聚焦于建立共同目标,争取在今后几个月内宣布,并预期在此框架内的不同方面将有不同的推进速度。
中评社华盛顿1月19日电(记者余东晖)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9日宣称,拜登政府第一年对华政策手法中重要的一点是与盟友伙伴一起,形塑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包括加强在台湾海峡的威慑力。不过她也强调了保持沟通渠道开放,设立护栏,“负责任地管控”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性。
拜登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罗森伯格19日下午出席华府智库美国全国亚洲研究局(NBR)举行的印太战略线上研讨会,发表主旨演讲,总结过去一年拜登政府的对华手法。
罗森伯格称,拜登政府对华手法是基于对美中不仅在印太地区也在全球竞争的分析,北京公开追求“与美国安全、繁荣、价值观、利益不相符”的秩序,所以美国采取全球手法来推进美国自己对于国际秩序的愿景。
罗森伯格表示,拜登政府第一年花大量时间投资于更新国内竞争力,在国外与盟友和伙伴合作,与中国在经济、技术、政治、安全等领域展开竞争,同时保持沟通渠道开放,以管控竞争。她认为这种手法将美国置于与中国展开有效竞争的位置,确保美国和盟友伙伴能书写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