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险”渐覆盖产粮大县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总体运行情况如何,发挥了哪些保障功能?怎样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保障钱袋子,守好米袋子
春耕时节,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北陈集镇,麦田在微风吹拂下漾着绿波。田埂旁,种粮大户孙艶正操作无人机喷洒水肥。
“耕种之余,可不能忘了上保险。”孙艶说,去年因灾小麦倒伏减产比较严重,“幸好投了‘全险’,保险公司赔付2万多元。”
孙艶所说的“全险”是近年来在当地推广的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相比之前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全险”对小麦的保额从每亩500元提高至1000元。政府会对保险公司定损理赔进行监督,有关部门对保费给予补贴,每亩地只需农民自付12元保费。
“现在投保‘全险’的人越来越多。”孙艶说,今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近年来,13个粮食主产省份扩大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以往,我国农业保险以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为主,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为农户补偿其投入的化肥、种子等成本。”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说,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保障水平与农户来年稳定生产、规模化种植资金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