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有座“漂浮森林”
在2022年国际AZ Awards奖项名单中,鱼尾洲公园景观设计从43个国家的7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斩获景观设计奖与环境领导力两项大奖。从臭气熏天的环境死角到远近闻名的“漂浮森林”,鱼尾洲公园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经济日报记者日前走进鱼尾洲公园实地探访。
营造四季变幻美景
迎着和煦春风走进鱼尾洲公园,脚下的滨水栈道呈折线延伸交错,两边水底的一丛丛水草清晰可辨……不同于以往单侧岸线游览的滨水体验,行走于这里的栈道上,别有一番体验“水上漂”的乐趣。
“这些亲水栈道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预制,铺设于水面上,与常水位高差约15厘米。”项目设计方土人设计公司鱼尾洲项目负责人叶开松介绍,游人行走于栈道上,能有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感受。
长长的亲水栈道四通八达,连接着136座人工生态景观岛。从空中俯瞰,一片超大的湖面上生态景观岛星罗棋布,彼此连接又若即若离,如同漂浮的“水上森林”。“初见如此布局,大家觉得很新奇。其实自古以来,南昌市沿鄱阳湖区域所呈现的就是这样的风貌。”叶开松说,1000多年前,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描绘的就是南昌有无数白鹤和野鸭栖息的小洲,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再现《滕王阁序》里的盛景”。
沿着亲水栈道一路向前,穿过一座座景观岛,水岸边池杉成林、移步易景。“其实秋冬时节这里更美,那时,这些树木由绿转红,黄昏时分,湖水在夕阳映照下泛着金光,简直就是一幅油画。”叶开松介绍,除了种植池杉、水杉,水岸边还保留了香樟、枫杨、构树等原有乡土树种,并栽种了再力花、黄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旱伞草、水葱等丰富的水生植物。
不仅岸线植物经过精心布局,鱼尾洲公园还通过栽种四季常绿的苦草等沉水植物建立湖底生态链,形成美妙的自然水下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