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未来何去何从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是时候告别电子书了吗?这个十多年前被寄予厚望的潮流事物,如今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初春,被誉为“出版业风向标”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吹出新的风向:电子书展台不见了,展厅的正中是一个个直播间;

  今年6月30日,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的运营业务;

  近期,一篇题为《别了,电子书》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称“过去的两三年,国内电子书业务过得很难”“电子书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他们根本无法颠覆出版业”。

  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电子书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短短十几年间,数字化大潮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今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批量文字电子化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知识传播、内容生产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近日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把脉透视电子书这一“早期”文化数字化现象,将为今后的数字文化、数字出版建设带来启示。

  搭上快车:电子书的“春天”很短暂

  “高中时我们班人手一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大家都捧着Kindle读书,但现在好久没见到人用了。”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章川说,自己挂在二手交易网站上的Kindle还没有成功售出。

  以亚马逊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平台在国内裁减业务、退出市场,引发了电子书产业的极大震动。《别了,电子书》一文指出,几大电子书平台“日子也不好过”,纷纷在2022年进行了相关业务和人员的裁减。

  电子书曾被视为“纸质书替代品”,也曾有过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