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认同九二共识 避战维护两岸和平

张亚中:避战是单方面的把两岸关系缓和下来。两岸必须还要追求和合(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中评社洛杉矶9月14日电(记者 宋楷文)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应美国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和旅美侨胞社团邀请,于9月8日抵达洛杉矶,展开了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

  洛杉矶是张亚中及孙文学校秘书长谢大宁,新闻部主任麦志豪和新媒体部主任刘冠宏一行四人代表团访问美国的第一站。在洛杉矶4天多的行程里,张亚中出席了中华旗队欢迎会;访问了南巴沙迪那市(South Pasadena)的孙中山故居奥尼昂塔教堂(Oneonta Congregational Church);接受了KAZN1300AM中文电台专访;在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第44届年会发表了主题演讲;参加了由“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主办的大洛杉矶侨界“欢迎张亚中校长访美座谈会”;拜会了洛杉矶中华会馆;同(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负责人等餐叙;与大陆籍的华人学者就相关共同关心的议题面对面讨论等。张亚中还和所谓的FAPA深绿“独派人士”进行了对话。中评社记者目睹了张亚中在相关的活动中结束演讲时,全场起立为其热烈鼓掌情景。

  张亚中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他此行目的是“请益之旅”。所以除蓝营人士和孙文学校在美国各地的支持者外,只要能理性交流,无论红蓝绿,包括大陆籍移民美国的相关人士、学者专家等,甚至“独派人士”,他都乐意与之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及看法,共同研议如何维护两岸和平等议题。

张亚中:“救两岸”指的是如何让两岸不要开启战端,两岸关系能够走向和平发展(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中评社记者现场采访,整理出张亚中关于“如何避战救两岸”的相关内容,并经张亚中审阅,详细内容如下:
 
  张亚中说:“救两岸”指的是如何让两岸不要开启战端,能够走向和平发展。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台湾政党中最大的两个政党就是民进党和中国国民党。民进党目前独大专权,国民党相对衰弱。要赢过民进党才能救国、救两岸。因此,我们也必须救中国国民党。
 
  如何救党救国救两岸。毫无疑问,我们用“救”这个字,就表达了不管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还是我们的两岸,现在都碰到了相当大的危机,如果我们还持续麻木不仁,或者还在歌功颂德,还在讲一些自欺欺人的话,那或许只是演讲场合中的一些喃喃自语,并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真正的难题。
 
  我想就从两岸开始。因为这是重中之重。去年《经济学人》的封面,台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了,不只是《经济学人》,还有其他杂志的报导,我们看到美国很多的智库,欧洲很多的学者,都在讨论“台湾会不会是下一次最重要的东亚地区的引爆点?“答案几乎是非常明确的,两岸的危机已经迫在眉梢。最近我们看到,佩洛西女士访问台湾,结果是大陆在台湾的四周进行一种半封锁的军事演习,两岸政治上的海峡中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又看到大陆的飞弹已经越过台北的上空。种种的征兆已经显示,两岸的和平似乎逐渐离我们远去,台海的危机正在酝酿,正在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什么?我们看到大陆公布了从1993年、2000年以后第三份的白皮书,里面有一些强硬之气。我们也看到了在白皮书里台湾在未来北京所设定的统一后的一国两制条件,已经远远和1993年的不一样了。原来香港制度是参考未来可能的两岸的“一国两制”而设定,经过了这几年,反送中事件以后,北京对于香港已经有了另外一番的作为。这一次的白皮书,台湾在未来统一后所享有的条件,已经不再具有军事的权利和外交权,也没有司法最终审判权,而祗有经济和文化中的权利。在北京的第三份白皮书里,写得非常清楚,香港目前所享有的“一国两制”的条件,似乎已经不再是台湾未来的“地板”,而是台湾未来定位的“天花板”。这个条件,的确是目前台湾朝野很难接受的。武统的鼓声,两岸紧张的鼓声,越来越接近。

由左至右:国民智库负责人徐中、孙文学校新闻部主任刘冠宏、孙文学校新媒体部主任麦志豪、国民党美西南支部主委谢宗煌、台湾资深媒体人蒋天铎 、华夏政略研究会负责人王中平、孙文学校秘书长谢大宁、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国民党亚凯地亚巿支部常委金禄慈、(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轮值主席陈恬璧、反独救台联盟秘书长彭毓雯、中美论坛负责人佟秉宇、国民智库成员俞融、多元文化集团中文电台专栏制作人田平春(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两岸今天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毫无疑问地,民进党应该负最大的责任。远的不讲,从2016年开始,蔡英文上任以后,不接受“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完全消失。蔡英文政府这几年来持续走民进党的渐进台独、文化台独的做法,在历史教科书上,不止继续走“去中国化”的路线,连中国史都在我们高中的历史教育中消失了。我们看到这几年来,在身份认同上,蔡英文政府不断地告诉台湾的民众,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甚而认为台湾民族是南岛语族的一部分。两岸的政治基础崩解,身份认同出现断裂。民进党在任内也任用了很多立场上倾向台独的大法官。在两岸交流方面,2016年以后,海基海协没有任何的互动了。台湾通过了“国安”五法,与大陆互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大陆的同路人。这种肃杀之气,笼罩在台湾。
 
  另外一方面,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之间是处在一种战略的对抗状态下。从美国的战略眼光来看,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山不容二虎。美国这几年的策略,基本上就是要遏制中国大陆和平崛起。从美中关系中,我们看到了贸易战、科技战、南海战,美国打“香港牌”,打“新疆牌”,我们也看到了,美国正在打“台湾牌”。
 
  对于美国来讲,当然是以他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优先,这是国际政治的常识,我们也不必去责备美国人,毕竟美国有自己的战略构想。但是问题来了,台湾处在美中战略对抗的环境下,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毫无疑问地,蔡英文选择了“紧密地、完全地、不留余地地站在美国这一边”。原因当然很多,从政治上的原因来看,当民进党不再接受“九二共识”的时候,两岸的政治基础就没有了,关系也断了。当台湾在美中台三边关系中,只剩下了美国和台湾的关系时,台湾对美祗有百分百的扈从,这对民进党来讲,是唯一的选择。

张亚中在“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主办的侨界座谈会上发表演讲(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所以这段时间,美国要卖什么武器,民进党政府只得接受;而这个武器怎么样使用,美国还有决定权!美国要台湾吃莱猪,台湾就必须要吃莱猪,民进党不惜动员所有的“国家”力量,用公投的方式来维护吃莱猪。民进党政府如此听命于美国,蔡英文的假博士论文事件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蔡英文的论文是假的,英国的情报单位会不知道吗?美国的CIA会不知道吗?各位,如果蔡英文的论文是假的,台湾的安全就完全操纵在美国手上,美国可以对蔡英文予取予求。
 
  近期大陆进行对台军演,飞弹越过台湾的上空,打破了海峡两岸的政治中线,公布对台政策白皮书,这只是因为佩洛西来台湾吗?当然不是!严格来讲,从2016年以后,北京已经开始调整战略政策了。北京以前讲说,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目前这两个寄希望都出现了问题。在民进党这几年去中国化的操控之下,台湾人民的身份认同,也在快速改变当中。政大选研中心民调显示,目前“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率大概剩下30%,认为“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比率约为65%。据估计,年轻人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比例,可能有到八成,甚至已经九成。看到这样的情况,北京怎么还能够希望于台湾的人民?
 
  两岸关系已经严峻,两岸和平固然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但那需要坐下来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如果两岸要签署和平协议,必须要两岸共同坐下来沟通才可以达成。因此,在现阶段,在创造两岸和平之前,台湾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避战,即将台湾定位为一个非战和平区。
 
  自我定位为非战和平区,如同中立区的法律地位,有两种方式处理,一是周边利益相关者的“白纸黑字”条约同意,如历史上的瑞士与奥地利;一是周边利益相关者的默认,如瑞典与芬兰。

张亚中接受美国KAZN1300AM中文电台专访。由左至右: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多元文化集团董事长特助郭中迅、多元文化集团中文电台专栏制作人田平春(中评社图片)

  有关避战,台湾方面可用最简便的方式,即单方面地将台湾定位为非战和平区,以取得周边国家的赞同。台湾方面愿意为台湾作为非战和平区而做出四项承诺:
 
  一、认同九二共识;
  二、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三、不接受外国军队部署;
  四、仅为自卫而使用武力。
 
  我相信,当台湾可以做出这种政治宣誓的时候,两岸之间的兵凶战危,应可全部化解。为什么?北京常常讲,“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定海神针,台湾接受了定海神针,两岸需要打仗吗?北京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台湾人接受了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请问一下,两岸还要发生战争吗?北京认为外国的政治力量不可以介入台湾,我们已经不接受外国的军队驻在台湾,不把台湾做为外国的前进基地,请问一下,两岸还需要发生战争吗?
 
  我在谈救两岸的时候,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避战”,一个是两岸的“和合”。“避战”先于“和合”。避战只是单方面的把两岸关系缓和下来。两岸必须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即两岸要追求和合。

餐叙:由左至右,国民党美西南支部主委谢宗煌、华夏政略研究会负责人王中平、孙文学校秘书长谢大宁、前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主张,能否为两岸创造和平?在处理两岸政治关系时,马英九时期基本上有两个主轴,一个主轴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另外一主轴是“亲美友日和陆”。这两个主轴,确保了在马英九在位的八年,两岸之间增长了事务性交流,让两岸关系稳定地发展。但是由于1992年两岸之间并没有解决两岸政治定位的难题,因此,两岸的敌对关系仍然存在。
 
  朱立伦主席上台以后,他的两岸立场比马英九时期更为倒退了,这也使得和平更无曙光。朱立伦主席8月28日在全代会上表示,会坚持“亲美、友日、和陆”的路线,但致词内容未提到关键性的“九二共识”。
 
  “亲美、友日、和陆”是一个以台湾为中心,尝试与美、日、陆三方保持等距的关系,这也是马英九时期所采行的政策。“亲、友、和”的用法显示对“美、日、陆”关系有着由深至浅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个三边政策在当时能够推动的两个基础在于:第一,华府与北京的关系在马英九任内尚称友好,台湾在其中不需明白表态,因此“亲美”与“和陆”勉强可以并存。第二,“和陆”的基础在于两岸之间有“九二共识”。
 
  不过,马英九时期的“和陆”只做到两岸关系的“和缓”,即在“外交”上暂时休兵,在军事上相互克制,但是并没有做到“和平”,这是由于“九二共识”并没有对两岸的政治定位达成共识,而且马仍坚持“各表”,因此两岸在法律政治上仍处于敌对状态。

张亚中访问南巴沙迪那市(South Pasadena)奥尼昂塔教堂(Oneonta Congregational Church),孙中山当年亲手栽种的两棵树,如今已成百年参天大树(中评社图片)

  今年六月访美时,朱立伦公开表示其立场是“亲美反共不亲中”、“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我们很难理解,既主张“和陆”,又主张“反共不亲中”,两者难道没有冲突与矛盾吗?而且不再认同“九二共识”,能够“和陆”吗?不仅是和平的“和”不可能,连马英九时期和缓的“和”也很难做到。这样的主张,将使朱立伦担任主席的国民党在两岸中不可能创造和平。
 
  北京的统一论述也有些思考需要厘清。北京谈的“一国两制”指的是“统一后”的制度,但是目前两岸的敌对状态都还没有解决,马上就谈统一后的制度安排,这个跨度的确很大,也很难。如果一国两制是最终目标,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和平统一是方法,还是武力统一是方法。北京目前的主旋律还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即“和平统一”是优先方法。然而目前两岸敌意日渐升高,北京武统声音越来越高,使得两岸武力相向的可能性愈来愈高,“武力统一”会提升成为“一国两制”的优先方法与路径。

  从目前的两岸敌对到未来的统一之前,两岸应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关系?目前大陆并没有说清楚。大陆祗有把统一后的两岸关系定位明确表示。从大陆公布的白皮书来看,台湾在统一后所拥有的地位等同于香港,与北京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但是原本两岸关系是国共关系的延伸,国共关系在1949年后又成了各有中央政府的两岸关系。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是一种兄弟阋墙的兄弟关系,统一后两岸如果成为上下隶属的父子关系,这对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使得“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成为天生的悖论,两者不容易并存,而“武力统一”与“一国两制”反而才是正相关关系,武力统一转而成为落实一国两制的方法。

由左至右:大洛杉矶华人华侨论坛英文编缉刘沛阳、孙文学校秘书长谢大宁、孙文学校新媒体部主任麦志豪、内华达周华人协会副会长顾雅文、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国民党美西南支部主委谢宗煌、孙文学校新闻部主任刘冠宏、(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秘书长温桂芃、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虞一峰、国民党亚凯地亚巿支部常委金禄慈、(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轮值主席陈恬璧(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大陆可以思考,到底一国两制重要还是和平统一重要?如果一国两制重要而且是目标,视和平或武力统一为方法。如果和平统一重要而且是目标,那么就可思考“和平统一的方法论”。以往大陆的思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大陆可以思考,可否从“一国两制”走向“和平统一”,即”一国两制”做为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方法,而不只是统一后的制度安排。
 
  如果我们将”一国”视为”整个中国”,两岸都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目前两岸各自“宪法”都主张其主权宣示范围包括对方,因此双方的主权宣示是重迭的。目前两岸的政治制度,治权是互不隶属,是分治的。这个“分治不分裂”状态,不就是”一国两制”吗?
 
  以“分治不分裂”为基础签署和平协议,双方均同意主权重迭后,产生的约束就是双方不可再分裂整个中国的主权。” 一国两制” 或”整个中国、两种制度”就成为两岸的目前定位。这个定位可同时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在这个阶段,两岸权力实力虽然会有差异,但是位阶还是平等的,也就是两岸关系仍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在和平协议签署后,两岸可以就台湾需要的国际组织参与展开协商,对此,两岸当然可以找到合情合理的方法,例如大陆仍为会员,台湾可为观察员身分参与。

张亚中在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第44届年会发表主题演讲(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和平协议签署后,两岸可进入“统合”阶段。我们开始在相关的议题上成立共同体。例如两岸可以在南海问题上,成立南海共同体,共同维护南海的权益。我们也可在中华文化、经济等许多议题上成立各类共同体。透过相互合作、融合,两岸未来自然而然地用和平的方式推进达成统一。简单地说,“统合”就是从“一国两制”走向”和平统一”的方法或路经。
 
  另外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统一不应只是领土的统一,也包括制度的统一。大陆方面主张“一国两制”是统一后的安排,台湾方面也可以提出属意的统一后主张。中国大陆在落实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民生主义思想,已有重大成果,孙中山思想的三民主义应该可做为统一后中国制度的依据,即”一国一制”。这个看法其实就是1980年代中国国民党对统一的主张。
 
  两岸可以在和合阶段充分合作,相互学习,补己之短,学对方之长,自然可为统一后找寻或创造出最良善的制度。
 
  目前民进党的路径没有和平的可能,民进党希望从目前两岸敌对状态中走向台独,但其最可能的结果是被迫接受武统。我则认为和平统一需要方法,先解决敌对状态走向和平,再透过共同体的统合机制走向融合,最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完成统一。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右)对话FAPA洛杉矶分会副会长、前台独联盟洛杉矶负责人吴兆丰(中评社图片)

  和合论(一中三宪、两岸统合)是我所提出的和平统一方法论,但是目前两岸已缺乏互信,兵凶战危已在眉睫,如何“避战”较之创造“和合”更为当务之急,这也是“救两岸”的首要使命。很高兴分享我的“避战”主张,提出“台湾非战和平区”的大论述。

  有和平,台湾才能有发展,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救党救“国“的目的也在为救两岸,同样的,一个和平的两岸,才能让我们放手地救党与救”国”。

张亚中:避战是单方面的把两岸关系缓和下来。两岸必须还要追求和合(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摄)

  中评社洛杉矶9月14日电(记者 宋楷文)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应美国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和旅美侨胞社团邀请,于9月8日抵达洛杉矶,展开了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

  洛杉矶是张亚中及孙文学校秘书长谢大宁,新闻部主任麦志豪和新媒体部主任刘冠宏一行四人代表团访问美国的第一站。在洛杉矶4天多的行程里,张亚中出席了中华旗队欢迎会;访问了南巴沙迪那市(South Pasadena)的孙中山故居奥尼昂塔教堂(Oneonta Congregational Church);接受了KAZN1300AM中文电台专访;在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第44届年会发表了主题演讲;参加了由“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主办的大洛杉矶侨界“欢迎张亚中校长访美座谈会”;拜会了洛杉矶中华会馆;同(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负责人等餐叙;与大陆籍的华人学者就相关共同关心的议题面对面讨论等。张亚中还和所谓的FAPA深绿“独派人士”进行了对话。中评社记者目睹了张亚中在相关的活动中结束演讲时,全场起立为其热烈鼓掌情景。

  张亚中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他此行目的是“请益之旅”。所以除蓝营人士和孙文学校在美国各地的支持者外,只要能理性交流,无论红蓝绿,包括大陆籍移民美国的相关人士、学者专家等,甚至“独派人士”,他都乐意与之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及看法,共同研议如何维护两岸和平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