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皓与郑吉和谈中韩人文交流

韩国文化教育观光部、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院长郑吉和(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首尔9月14日电(作者 黄载皓)现在是韩中两国回顾过去、面对现在重新讨论未来的时候了。在过去30年的短暂时间里,韩中关系发展得如此之快,在各个领域都可以说是爆发性的。韩中建交是东北亚加速进入繁荣新时代的重要转折点。而现在,韩国和中国都已经成长为国际社会的核心国家。中国和美国一样,成长为国际社会的主要力量国家,韩国已成长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国家。

  由于关系的快速增长和压缩,存在一些摩擦和冲突也是事实,但是,两国应该努力克服当前的成长阵痛,成为更加成熟的伙伴。两国是地缘上搬不走的邻居,推进两国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望远而近,深呼吸,以今年韩中建交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基础设施,建立可以战略沟通的新型韩中关系。

  因此,我请来韩国的三位代表专家,分别就外交安保,经济通商,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对过去30年的成就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建议。上周进行外交安保,经济通商领域交谈了, 本周我与郑吉和进行社会文化交谈。他是现任韩国文化教育观光部,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院长,前任文化电视台(MBC)(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宣传审议局长,亚洲大学教授。

  黄载皓:中韩两国人际交流的规模是怎么样的程度?

  郑吉和:1992年韩中建交时,约有45,000名中国人访问了韩国。此后,2015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爆发,有些停滞,但次年中国赴韩游客规模增至827万人次。迄今为止最高。2016年韩美部署THAAD(高空导弹防御系统)后,次年赴韩中国游客人数同比下降46.9%。尽管在2018年和2019年略有回升,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赴韩游客人数大幅下降(比上年下降88.2%)。然而,在去年9月的韩中文化交流年开幕式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声明,“让我们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开创文化交流合作的未来。”   黄载皓:对华韩流的成果和问题是什么?

  郑吉和:1990年后期,韩剧、电影和流行歌曲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流被评价为“韩国的流行文化内容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人气。”这个词是在中国创造的。韩流现在以K-culture和K-content这两个词扩大。伴随着中国的韩流风潮,韩国的文化产业内容蓬勃发展。但是,纵观中国的韩流,可以说这是韩中合作共赢的关系。在社会需要流行文化内容的时候,中国能够消费各种具有性价比的韩国内容。2016年萨德以后,中国出现“限韩令”,两国文化交流困难重重。毕竟,文化是一种流动,互相交流和疏通。

  黄载皓:韩中社会文化的冲突是什么?

  郑吉和:对历史的解释和认知,以及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是韩中社会文化冲突的主要争执。从历史上看,韩中两国已有3000多年的交往,但如果把范围缩小到“大韩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必须面对祗有30年历史的事实。我们认为我们对彼此很瞭解,但在许多领域我们必须相互承认我们站在不同的坐标上。例如,2021年SBS电视剧《朝鲜驱魔师》的历史歪曲争议,电影《金刚川》在韩国被取消以及今年早些时候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着韩服的女性形象引起了的争议等等。这些都是说明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制度和文化上的情绪有着明显的不同的例子。   黄载皓:韩国反华情绪的扩散原因是什么?

  郑吉和:事实上,中国青少年对文化内容保护和开放的政策有双重看法。根据情况,支持或同意限韩令的态度是不同的。我认为“小粉红”一代对中国反韩情绪的传播影响很大。他们指的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青年激进爱国主义网民。“小粉红”一代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表达到了极致,形成了对中国政府强硬政策法规的良好舆论。在应对中国反韩情绪的过程中,随着韩国2030MZ以“反中”形成的一代,反华情绪的传播会有部分增加。当前韩中关系中,社会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化解“两国年轻一代的不信任和厌恶”。最重要的是,两国的年轻一代应该经常见面和交谈。文化交流是最具体的实践领域。

  黄载皓:在尹锡悦政府五年期间,两国社会文化交流应以何种形式进行为好?

  郑吉和:在新政府五年期间,考虑到COVID-19之后中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加强,有必要形成双向对话渠道。两国有必要改善阻碍相互数字合作的法规,并加强相互国内法律和政策的透明度。中国自2000年代开始推进信息化战略,2010年以来将人工智能和5G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培育政策得到继承和发展。作为数字强国,韩国有望与中国合作。在这里,我担任院长的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正在克服韩流的单边主义和商业主义,并进一步以双方韩流和交流韩流为目标。韩中文化交流方面,8月24日,在韩中建交30周年之际,韩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小提琴演奏家家宁峰合演了古典音乐会。由振兴院主办的韩中两国建交3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非常之多,仍在继续。

  (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韩国文化教育观光部、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院长郑吉和(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首尔9月14日电(作者 黄载皓)现在是韩中两国回顾过去、面对现在重新讨论未来的时候了。在过去30年的短暂时间里,韩中关系发展得如此之快,在各个领域都可以说是爆发性的。韩中建交是东北亚加速进入繁荣新时代的重要转折点。而现在,韩国和中国都已经成长为国际社会的核心国家。中国和美国一样,成长为国际社会的主要力量国家,韩国已成长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国家。

  由于关系的快速增长和压缩,存在一些摩擦和冲突也是事实,但是,两国应该努力克服当前的成长阵痛,成为更加成熟的伙伴。两国是地缘上搬不走的邻居,推进两国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望远而近,深呼吸,以今年韩中建交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基础设施,建立可以战略沟通的新型韩中关系。

  因此,我请来韩国的三位代表专家,分别就外交安保,经济通商,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对过去30年的成就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建议。上周进行外交安保,经济通商领域交谈了, 本周我与郑吉和进行社会文化交谈。他是现任韩国文化教育观光部,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院长,前任文化电视台(MBC)(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宣传审议局长,亚洲大学教授。

  黄载皓:中韩两国人际交流的规模是怎么样的程度?

  郑吉和:1992年韩中建交时,约有45,000名中国人访问了韩国。此后,2015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爆发,有些停滞,但次年中国赴韩游客规模增至827万人次。迄今为止最高。2016年韩美部署THAAD(高空导弹防御系统)后,次年赴韩中国游客人数同比下降46.9%。尽管在2018年和2019年略有回升,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赴韩游客人数大幅下降(比上年下降88.2%)。然而,在去年9月的韩中文化交流年开幕式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声明,“让我们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开创文化交流合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