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缅怀“博爱天使”,让崇敬变行动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天放
清明节前夕,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湖南省红十字会承办、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办的2023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次活动以“生命·遇见”为主题,缅怀纪念平凡而高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宣传普及器官捐献理念。
公民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高尚行为。据介绍,为缅怀和纪念人体器官捐献者,全国各地已建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200余处。每年清明节期间,各地红十字会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缅怀纪念活动,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营造浓厚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中来。
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进展、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医疗手段,在我国也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至今已有16年,其中明令禁止器官买卖,此后我国器官移植事业逐步走上正轨。目前我国人体器官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体器官捐献大国。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616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4万余例,捐献器官13.5万余个,成功挽救了十余万人的生命。2020年我国首部《民法典》在民法典人格权编,首次对人体器官捐献做出明确规定,表明我国对于人体器官捐献逐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
然而,器官短缺问题在我国仍很突出。作为器官移植数量第二大国,我国每年实现的器官移植手术有1到2万例左右,而现阶段的器官供需比仅为1:30左右,这表明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率依然偏低,供需矛盾还很突出。没有器官就没有器官移植,解决来源问题才是根本。而捐献人数少,非法器官买卖便乘机而入。
受制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影响,主动捐献的人很少。而缅怀和纪念人体器官捐献者,就是在普及捐献常识,让更多人成为传递大爱的践行者。由此,缅怀“博爱天使”,让崇敬变行动。人体器官捐献,体现的是遗爱人间的精神,延续他人生命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只有更多人成为捐献者,才能使更多生命延续,让大爱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