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孤独症儿童“走出去”
能否“走出去”,家长是关键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去”,首先需要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认识到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去”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能不能“走出去”,关键在家长或看护人能否树立起信心和有良好的心态。其次,家长或看护人还要对在“走出去”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做出预判,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是让孤独症儿童提早熟悉公共环境和社交流程。由于孤独症儿童的预判能力较弱,全新的环境容易引起他们的不适甚至焦虑,甚至引发问题行为。家长要提前在家中尽可能地模拟外界环境的场景,操练孩子提前适应外界的环境刺激。比如可以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学习优势,给他们提前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绘本,让他们提早熟悉陌生的环境和流程。
二是准备好用于奖励和平复情绪的“百宝箱”,满足孤独症儿童在公共环境中的合理需求。“百宝箱”主要包括饮用水、零食、安抚用具、安全毯、耳机,以及一些孩子喜爱的物品。在陌生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突如其来的声音对孤独症儿童显得格外刺耳,一些陌生的气味,会让他们的感官受到刺激与挑战。家长可以尽量选择条件设施相对舒适的环境,并有效利用安抚用具,减少孩子的不适感。同时,孩子的努力配合也需要得到支持与鼓励。对于孩子来说,“百宝箱”里的零食和玩具,或者他喜爱的社会活动都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奖励。
三是家长要在平日训练自己观察自我状态,养成时刻保持情绪稳定的习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同理他们的感受的思维习惯,如此,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慌张。而家长稳定的心态、对孩子的全然接纳,对平复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