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到田间地头服务群众
“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几年都没开放了”“拆迁过渡费还是10年前的标准,能不能涨涨”“动迁时承诺物业费由公家买单,可物业公司一直发短信催缴”……
2021年以来,针对老百姓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村巡察工作“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实”等难题,苏州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田野调查”理念融入对村巡察工作中,并在费孝通先生家乡吴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出了“田野巡察”品牌,通过“深入田间、问政于野,即知即改、重访观效”,大兴调研之风,推动对村巡察工作精准发现问题,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精准发现问题
打破以往“看台账、听汇报”的模式,真正“沉下去”,到群众家里看实情,到田间地头找问题
北联村的“田间会”开完后,针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巡察组工作人员韦巍立刻和组员们一起跟进调查。走村入户、发放问卷,结合前期从各部门、条线收集到的信息综合研判,形成问题清单,并对北联村的村情民意进行精准“画像”。
2018年,吴江启动对村巡察工作,那一年,52岁的吴江汾湖高新区纪工委二级主任科员韦巍被借调到吴江区委巡察组,由他带头,领着一群从各部门抽调来的巡察人员,开始了对村巡察工作。虽然韦巍有着30多年基层纪检工作经验,但刚参与对村巡察工作时,他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吴江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体经济较发达,村级资源、资产、资金富集,外来人口多,一些村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甚至不亚于一座小型乡镇。整个吴江有300多个村(社区),要进行全覆盖巡察,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短,任务重,如何才能让巡察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田野巡察”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的精准度。“田野巡察”开展以来,吴江共发现问题3975个,其中人居环境整治不过关问题178个,“三资”管理不到位问题343个,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问题392个。韦巍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吴江广大农村,吃拿卡要等“四风”问题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
有力解决问题
巡察组过去发现问题不能立即统筹各方资源,现在边巡边改,提前联动,形成问题解决机制
把从田间带回的问题整理出来后,韦巍和组员们立刻协调相关部门抓整改,找物业负责人谈话,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方案,对村里的各类公共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全面检查……“老年活动室第二天就重新开放了,其他问题也在逐一解决中,巡察组查得细、落实得及时。”北联村村民蒋美英说。
苏州市委巡察办主任王友良坦言,过去,在对村巡察时,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问题解决机制,巡察组通常是“单打独斗”,发现问题后,也不能立即统筹各方资源,只能督促被巡察村(社区)进行整改,导致效率较低。“村道上有几个大坑需要整修,村民希望多增加一个公交站点,湖面上有一处小小的违章搭建得拆除……像这类小问题,很多时候都得拖个大半年才能解决。”
在对村巡察中,不仅要通过扎实调研,真正找准问题、找到症结,更要找对路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通过有力监督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不仅要精准发现问题,更要通过巡察高效地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吴江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汤浩说,针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吴江区委巡察组坚持边巡边改、立行立改,统筹各部门条线力量,形成“即知即改”问题解决机制。
回忆起2020年到天亮浜村驻场巡察的情景,吴江区委巡察组巡察干部张李俊记忆犹新。进村不久,就看到一艘水泥住家船停靠在岸边,河面上漂浮物随处可见,岸边堆满了废旧的衣物、木板和垃圾,不时传来阵阵恶臭。张李俊入户走访后才得知,原来船上住着两名精神障碍者。“我们不能强制将船拖走,也无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天亮浜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华说。
巡察组调查瞭解清楚情况后,立刻召集卫健、民政、综合执法、环卫等各条线的工作人员,在村里举行“现场办公会”,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并邀请村民参与监督,卫健部门出面与医院进行对接,民政部门帮着联系安置点,环卫部门负责现场整改……不久后,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真没想到,困扰我们近10年的问题,巡察组一来,很快就解决了。”天亮浜村村民戴金根说,如今,不仅环境卫生变好了,村里还投入60多万元建起了河畔公园,附近村民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走一走。
加强队伍建设
拓宽调查方法和路径,建成一体化信息平台,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对村巡察模式——田野巡察
3月13日是吴江区委第一巡察组进驻同里镇屯南村开展“田野巡察”的第一天。“多的时候,一天就要走访十来户,村民反映的问题不仅要详细记录,而且要协调各方力量去解决。”巡察干部闵辉说。
今年34岁的闵辉是吴江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他借调到吴江区委巡察组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原单位,他主要负责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刚到巡察组时一时也难以适应,很多工作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吴江区委巡察办主任张霞告诉记者,由于巡察干部大都是各部门条线抽调过来的“新兵”,对对村巡察工作不熟悉,很多人来了后,一下子找不到工作方向,巡察效率较低。
针对对村巡察队伍面临的挂职抽调人员知识储备不足、经验积累不够等问题,吴江区委巡察办也为他们准备了“田野巡察入职礼包”——一本巡视巡察关键知识要点、一套快速入门流程图、一本巡察方法实用案例汇编、一堂巡察业务专题讲座、一批实用小工具,帮助“新兵”尽快进入角色。
“田野巡察”有效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通过巡察推动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获得群众的信任。江苏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做法将在全省推广,以全面加强对村巡察工作,护航乡村振兴。
“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几年都没开放了”“拆迁过渡费还是10年前的标准,能不能涨涨”“动迁时承诺物业费由公家买单,可物业公司一直发短信催缴”……
2021年以来,针对老百姓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村巡察工作“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实”等难题,苏州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田野调查”理念融入对村巡察工作中,并在费孝通先生家乡吴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出了“田野巡察”品牌,通过“深入田间、问政于野,即知即改、重访观效”,大兴调研之风,推动对村巡察工作精准发现问题,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精准发现问题
打破以往“看台账、听汇报”的模式,真正“沉下去”,到群众家里看实情,到田间地头找问题
北联村的“田间会”开完后,针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巡察组工作人员韦巍立刻和组员们一起跟进调查。走村入户、发放问卷,结合前期从各部门、条线收集到的信息综合研判,形成问题清单,并对北联村的村情民意进行精准“画像”。
2018年,吴江启动对村巡察工作,那一年,52岁的吴江汾湖高新区纪工委二级主任科员韦巍被借调到吴江区委巡察组,由他带头,领着一群从各部门抽调来的巡察人员,开始了对村巡察工作。虽然韦巍有着30多年基层纪检工作经验,但刚参与对村巡察工作时,他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吴江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体经济较发达,村级资源、资产、资金富集,外来人口多,一些村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甚至不亚于一座小型乡镇。整个吴江有300多个村(社区),要进行全覆盖巡察,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短,任务重,如何才能让巡察工作“一竿子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