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军事合作新重点:后备战力

美国深度插手台湾防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中评社╱题:“美台军事合作新重点:后备战力” 作者:曾晓栩(厦门),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

  【摘要】美国政府《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新增加了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内容,以提升台湾地区自我防卫能力为由,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在2022年2月15日之前提交提升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合作的报告。这意味着后备战力将成为美台军事合作的新重点。美国加大对台的军事合作是为了增加台自身防卫能力以减少美国身陷其中,既达到牵制、制衡中国的目的,又用台湾地区的军事资源为美国对中国大陆战略竞争服务。台湾地区更多的平民百姓将被捆绑在一起为美国利益效劳,台湾地区被当作棋子和过河小卒子的角色和命运更加变本加厉。美国深度插手台湾地区防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国家主权、破坏台海和平,在新一年里台海局势将进一步复杂严峻,与民进党谋“独”挑衅及外部势力插手干预的斗争将更尖锐、更激烈。

  一、民进党当局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强化后备战力

  2022年1月1日,台湾地区防务部门新成立的“全民防卫动员署”正式运作,首任署长由防务部门退役陆军中将、资源规划司长白捷隆出任,其核心任务为强化后备战力。

  “全民防卫动员署”成立是为因应后备动员改革及常后部队一体、后备动员合一、跨部会合作,专责协调台湾地区各部会动员政策规划与执行,建构台湾地区军事作战及协力灾害防救体系,形成动员体系一体化统一运作机制。

  “全民防卫动员署”前身为防务部门辖下的全民防卫动员室。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便设立“国家总动员会”,主要协调推动全局性总动员事宜,1955年台湾地区参谋本部成立动员局,综理兵役、动员政策等;1966年动员局裁撤;1972年台湾地区防务部门采任务编组成立“总动员综合作业室”,负责全岛总动员之计划与推动;1997年配合《台湾地区防卫动员准备施行办法》公布,将总动员调整至全民防卫动员;2002年“全民防卫动员综合作业室”与参谋本部“作战参谋次长室军事动员处”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组织法》规定合幷编成“后备事务司”;2013年更名为“全民防卫动员室”;2022年升格为“全民防卫动员署”①。

  此次,“全民防卫动员署”正式升格后,首任署长由白捷隆中将担任,副署长二人,其中一人兼执行长,全署设有人力动员处、物力动员处、动员管理处、动员综合处及主计室,负责台军军事动员政策、协助“行政院”与所属机关(构)、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政策、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后备部队编组、选充、召集、训练与动员整备、后备军人管理、服务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政策、军需物资、军事运输、军需工业动员政策,以及其他有关全民防卫动员及军事动员业务之整备事项之规划、督导及执行②。

  “全民防卫动员署”具有三大任务:第一,持续精进教召训练,提升后备部队的战力。2022年开始,教召训练将由5到7天,试行改为每次14天,幷且增加训练行军宿营、战伤急救等科目。估计每年约15000名后备军人受训。为使后续教召训练持续精进,防务部门将于当年第四季开展成效检讨。

  第二,建立跨部会合作机制,确实整合全民总力。各地的人力物力动员、战略物资储备,是防卫固守的关键。同时肩负物力动员和军事动员的两大工作。改制前,物力动员是全动室的职责,军事动员则属于后备指挥部范畴,现在两大业务合幷由“全民防卫动员署”统筹。防务部门和各部会、各县市密切联系,建立跨部会协调合作机制,确实掌握在灾时战时都能够运用民力物力。

  第三,适时修订动员计划,让各项计划更为周延。目前,“全民防卫动员署”根据“动员纲领”,已经依分类计划和执行主管机关,召开跨部会研讨会议,拟定动员计划。“全民防卫动员署”协助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军用物资、军事运输与军需工业动员政策规划及执行方面,依据国防需求审视动员计划,各部会和县(市),一起配合提升动员能力。

  依照“全民防卫动员署”的规划,物力动员应优先于军事动员,台湾地区基础建设及岛内物资的具体调查,比战时的军事动员应更早进行部署。在战事爆发前,在平时就详尽落实各种民间调查与统计,也就是所谓的“全民总力”。全民总力的动员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各项防空避难、战灾物质等等,例如,全台适合储藏粮食物资的地点,伤患临时救治的地点,甚至是大量尸体放置的地点。全台加油站有2900多个,目前都是由台经济部门能源署统计,“全民防卫动员署”负责把这些资料变成各作战区的必要调查。全台湾各加油站的地理位置与分布空间等资料都要汇整交由各作战区运用,以便用于战时的紧急油料补给。

  二、民进党当局推动后备战力改革因应美战力无效的批评

  台湾社会少子化现象日渐严重,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大幅削减军公教警人员退休金,愿意从军的人员减少,使得兵源短缺现象突出。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统计,由征兵制转型为专业的募兵制后,截至2019年,列管后备军人达230万多人,其中退伍8年内的精壮人力约有77万多人。不过,所谓的百万雄兵的战力却遭美国批评为“虚有其表”、甚至“无效战力”,幷立法研拟协助台湾地区提升整体战力,尤其是后备军力。2020年2月15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发题为《台湾的军事是个空壳子》(Taiwan’s Military Is a Hollow Shell③)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十年来美国国防部通过“永平”和“永靖”专案持续评估台湾地区建军与用兵,认为台军约200万的后备部队为无效战力。虽然台湾地区高调向美国采购坦克、战机等装备,但台湾地区前线部队已经空洞化。而整个后备系统功能不彰,一旦爆发战事,高价购买的装备能发挥多少实质性作用令人质疑。美国国防部认为,台义务役仅接受4个月的常备兵役军事训练就转为后备军,没有参与任何实战演习或战斗训练,无法构建有战斗力的后备军,后备战力空洞化。

  美国要求台湾在志愿役和义务役、常役与后备役之间维持适度平衡。美国国防部长期委托兰德公司对台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兰德公司早在2017年就台军的后备役情况进行年度评估,认为应加大后备役训练的投入,在后备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突出后备役部队的地位和作用,建议美国防部加强与台军负责后备军队建设的部门进行军事交流。

  根据美国《2019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要求,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于2019年年底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台军后备战力的总体评估报告,包括动员能力、补给、采购、效率等内容。而2021年12月刚通过不久的《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更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必须在2022年2月15日前,向国会相应的委员会进一步提交关于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与适当性报告。

  为回应美国的批评与战备要求,蔡英文在2020年就职演说中就表示要推动后备动员制度的实质改革,“要提高后备部队的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后备战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备军队协同作战”④。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即为后备战力改革的重要构成,蔡英文在“全民防卫动员署”成立揭牌时表示,除了推动后备动员改革,达成后备动员合一、常后一体、跨部会合作的三大目标,更要表达防务的决心,随着科技进步、战争型态改变,以及非传统威胁,守护安全不仅是军队任务,也是每一个人要共同承担的责任⑤。

  三、后备战力成为美台军事合作的新重点

  1.美国国会议员力推《台湾伙伴关系法》促国民警卫队与台建立伙伴关系

  后备战力是美国涉台法案新的关注焦点。美国国会跨党派参议员2021年7月连署提出《台湾伙伴关系法》(Taiwan Partnership Act)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提议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军方建立伙伴关系,组建一个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部署且整合良好的防务力量。这项法案将协助确保台湾地区具备良好整合的防御能力能在危急时刻快速应变部署,确保当台湾地区受到威胁时,国民警卫队能做好准备采取行动支持台湾。

  据《台湾伙伴关系法》内容显示,草案将在美国国会建立共识,即美国应持续支持台湾地区发展有能力、有准备的现代化国防力量以维持其自卫能力。草案要求制定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计划;加强美台高级国防官员和将领交流,以提升相互操作性,改善台湾地区后备力量,扩大人道及灾难援助合作;扩大台湾地区进行安全活动的能力,包括传统作战指挥、与国民警卫队合作以及多边合作;要求美国国防部每年就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提交年度报告。美国国民警卫队在维护社区方面有着很突出的工作表现,将非常适合协助台湾地区建立有关技术领域的能力。该法案将评估美台双边在紧急应变能力、网络防御能力、培训交流和咨询顾问等重要项目展开合作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该草案参议院的主要提案人分别为民主党籍参议员达克沃斯(Tammy Duckworth)与共和党籍参议员科宁(John Cornyn),两人2021年都曾出访过台湾。达克沃斯为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是2021年6月三个小时“旋风式”访问台湾地区的三名国会议员之一。除了跨党派的提案人之外,《台湾伙伴关系法》在参议院还获得11位共和党议员的联署支持。法案的众议院版本由共和党籍众议员加拉格(Mike Gallagher)和麦克琳(Lisa McClain),以及民主党籍众议员金(Andy Kim)和墨菲(Stephanie Murphy)共同提出⑥。

  《台湾伙伴关系法》在2021年度未获通过,但是相关内容却被打包进了《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而且不排除跨党派议员继续渲染台海危难局势,在新的年度内继续推动《台湾伙伴关系法》立法,用法律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和固定美台在后备战力上的合作方式和发挥新的功能作用。

  2.《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要求美国国防部提交国民警卫队与台合作可行性报告

  美国拜登总统2021年12月27日签署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不仅因为比去年的国防预算增加约5%高达7700亿美元军费开支而受关注,而且还新增了涉及美台军事合作的重要内容,引发国际社会新的不安。

  美国2022财政年度770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中,有71亿美元将用于强化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强化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不仅在印太地区开展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而且包括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法案要求国防部向国会相关委员会简报如何威慑和回应中国使用武力改变对台现状的情形。法案在涉台条款方面包括多项协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的具体措施。法案要求国防部针对提升台湾地区不对称防御能力提供评估与计划,在法案生效后180天内向国会相关委员会递交报告;要求国防部对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展开合作的可行度和适当性进行说明;加强美台双边防务高层官员和将领在战略、政策和职能层面的交流。

  《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第1246条款⑦指出,美国要继续支持台湾地区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幷建议邀请台湾地区参与“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美国国会友台议员此前曾多次提案邀请台湾地区参与环太平洋军演,这是首次被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第1248条款⑦建议协助强化台湾地区的不对称战力,包括“海岸防卫导弹、水雷、防空、网络空间防卫以及特战部队”。法案还要求就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军事威胁和包括旨在颠覆“台海和平与稳定”之影响力运作在内的“非常规作战行动”进行情报评估。

  《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第1249条款⑦则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在2022年2月15日之前提交提升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与适当性报告。

  3.后备战力将成为美台军事合作的下一个重点

  民进党当局企望新成立的“全民防卫动员署”,在与美国国民警卫队交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台湾地区后备指挥部过去就曾与美国国民警卫队交流过,祇是不如美台现役部队间的交往密切,现在美国《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提出国民警卫队与“全民防卫动员署”的定期交流,双方军事交流将会进一步深化。由“全民防卫动员署”来负责后备军人的管、装、编、训,美国国民警卫队作为美国庞大后备力量的一环,双方将会在后备军人训练、相关的战术、实战经验方面进一步交流,而且国民警卫队官方性敏感度更低,交流合作的实质成效可能会更高。

  “全民防卫动员署”署长白捷隆表示,美国《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要求美国国民警卫队强化与台湾地区后备事务的合作,美国有实战经验是强项,且美国国民警卫队也会从事境外作战,在与美方交流的过程中,台湾地区会以落实“重层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获得美方的指导⑧。

  根据《联合报》报道,新设立的“全民防卫动员署”规划2022年9月派员以随队观摩的方式,前往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夏威夷国民警卫队司令部进行交流,瞭解美国国民警卫队的训练状况、后勤整备方式等等,另外也将赴欧洲智库与后备组织,考察国外后备动员制度、人员薪资如何规划,以作为相关政策制定参考。台湾地区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余剑锋2021年10月出席“美台国防工业会议”时也公开表示,全民防卫动员署成立后,可与美国国民警卫队单位互访,建立常态交流。

  美军的预备役部队可分为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役部队两大部分。美国国民警卫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后备力量,平时,国防部对国民警卫队祇有指导权而无指挥权,国民警卫队由各州政府指挥,主要任务是根据国防部和各州州长的命令,维护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安全利益,维持社会稳定和参加抢险救灾;一旦美国进入战争或紧急状态,联邦政府有权调动以补充常规军的兵力。美国国民警卫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后勤供应、人事制度,以及执行的条令条例均与现役部队相同。美国国民警卫队包括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和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总员额近50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是美国陆军的一部分,占美国陆军可用作战力量约50%及后勤支援体系约30%。美国陆军多次裁减后,一些陆军师成建制的转为陆军国民警卫队。所以有的国民警卫队师实际是小型的正规部队而不是民兵。空军国民警卫队现编有92个中队,飞机1700多架,共11.81万人。为实现与现役部队的“一体化”,还装备了如M1A1坦克和F-15战机等先进武器。从职能上说,国民警卫队主要是承担国土防卫的作战任务,而直属联邦政府的美军则是专门承担对外作战任务,作为内卫武装,原本国民警卫队是不能出境作战的。但是因美军部队精简,军队人数过少,再加上还有大量海外驻军,一旦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行动就会出现作战力量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经与各州协商,可以抽调各州的国民警卫队临时加入现役出境作战。

  美国国民警卫队近年来多次远赴海外参与军事任务,具有实战经验。“全民防卫动员署”与美国国民警卫队的交流将不仅限于战法或战技的层面,强化台湾地区后备军人的训练与战术,而且还包括后备部队管理制度的改革,平民与军人的身份转换,建成平战结合的战力。

  四、台海局势进一步复杂严峻,斗争将更尖锐更激烈

  “不对称战力”是美国为台湾地区量身定制的增强台自主防卫能力的作战策略。“不对称战力”,是最大化地利用台湾地区的地理结构海峡天堑的地势,不寻求与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军队对抗,而是将资源集中于应对最主要的威胁,确保台湾地区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外来的救援。但是同时,美国也要求民进党当局不断地增加军费预算,保证台湾地区有效增强自我防卫能力,降低对美国的依赖。《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新增了一些涉及美台军事合作的重要内容,包括要求美国国防部提交国民警卫队与台合作可行性报告,以提升台湾地区自身的自我防卫能力为由,涉及了强化对台湾地区后备军人的训练,直接关系到台湾地区的平民百姓的平战结合训练。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以为有了美国为其量身定制的“不对称战力”就能够达到以武拒统的目的,实际上美国加大对台的扶持是为了增加台自身防卫能力以减少美国身陷其中,既达到牵制制衡中国的目的,又用台湾地区的军事资源为美国在与中国大陆战略竞争的利益服务,台湾地区被当作棋子和过河小卒子的角色和命运,丝毫也没有改变。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挟洋自重、以武谋“独”拒统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美国深度插手台湾防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国家主权、破坏台海和平,美国持续推进以台制华的策略,为民进党当局撑腰打气,实质上是将台湾地区更多的平民百姓捆绑在一起为美国利益效劳。

  中国必须做好应对突发危机和长期斗争的准备。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021年12月29日对《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包括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及要求台湾地区参加“环太平洋军演”等涉台条文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无权干涉,中方“坚决反对美方通过包含涉台内容的法案”。2022年解放军在台海活动将比2021年还多。新一年“台海局势会进一步复杂严峻”,不排除与民进党“谋‘独’挑衅”及“外部势力插手干预”的斗争可能“更尖锐、更激烈”,“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中国大陆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⑨。

  注释:

  ①台“国防部”:“全民防卫动员署”组织沿革,2022年1月14日

  ②台“立法院”《“国防部”“全民防卫动员署”组织法》,2021年5月21日

  ③Foreign Policy:"Taiwan’s Military Is a Hollow Shell",2020年2月15日

  ④台中央社:《蔡英文就职演说全文》,2020年5月20日

  ⑤台中国时报电子报:全动署揭牌蔡英文:建立全民防卫观念》,2021年12月31日

  ⑥美国之音:《美国会推跨党派法案促国民警卫队与台军方建立伙伴关系》,2021年7月21日

  ⑦美国国会:''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2“,117th Congress (2021-2022)

  ⑧台《经济日报》:《全动署:与美国民兵交流可相互汲取后备事务优点》,2021年12月30日

  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如“台独”势力挑衅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2021年12月29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8月号,总第296期)

美国深度插手台湾防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中评社╱题:“美台军事合作新重点:后备战力” 作者:曾晓栩(厦门),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

  【摘要】美国政府《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新增加了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内容,以提升台湾地区自我防卫能力为由,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在2022年2月15日之前提交提升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合作的报告。这意味着后备战力将成为美台军事合作的新重点。美国加大对台的军事合作是为了增加台自身防卫能力以减少美国身陷其中,既达到牵制、制衡中国的目的,又用台湾地区的军事资源为美国对中国大陆战略竞争服务。台湾地区更多的平民百姓将被捆绑在一起为美国利益效劳,台湾地区被当作棋子和过河小卒子的角色和命运更加变本加厉。美国深度插手台湾地区防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国家主权、破坏台海和平,在新一年里台海局势将进一步复杂严峻,与民进党谋“独”挑衅及外部势力插手干预的斗争将更尖锐、更激烈。

  一、民进党当局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强化后备战力

  2022年1月1日,台湾地区防务部门新成立的“全民防卫动员署”正式运作,首任署长由防务部门退役陆军中将、资源规划司长白捷隆出任,其核心任务为强化后备战力。

  “全民防卫动员署”成立是为因应后备动员改革及常后部队一体、后备动员合一、跨部会合作,专责协调台湾地区各部会动员政策规划与执行,建构台湾地区军事作战及协力灾害防救体系,形成动员体系一体化统一运作机制。

  “全民防卫动员署”前身为防务部门辖下的全民防卫动员室。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便设立“国家总动员会”,主要协调推动全局性总动员事宜,1955年台湾地区参谋本部成立动员局,综理兵役、动员政策等;1966年动员局裁撤;1972年台湾地区防务部门采任务编组成立“总动员综合作业室”,负责全岛总动员之计划与推动;1997年配合《台湾地区防卫动员准备施行办法》公布,将总动员调整至全民防卫动员;2002年“全民防卫动员综合作业室”与参谋本部“作战参谋次长室军事动员处”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组织法》规定合幷编成“后备事务司”;2013年更名为“全民防卫动员室”;2022年升格为“全民防卫动员署”①。

  此次,“全民防卫动员署”正式升格后,首任署长由白捷隆中将担任,副署长二人,其中一人兼执行长,全署设有人力动员处、物力动员处、动员管理处、动员综合处及主计室,负责台军军事动员政策、协助“行政院”与所属机关(构)、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政策、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后备部队编组、选充、召集、训练与动员整备、后备军人管理、服务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政策、军需物资、军事运输、军需工业动员政策,以及其他有关全民防卫动员及军事动员业务之整备事项之规划、督导及执行②。

  “全民防卫动员署”具有三大任务:第一,持续精进教召训练,提升后备部队的战力。2022年开始,教召训练将由5到7天,试行改为每次14天,幷且增加训练行军宿营、战伤急救等科目。估计每年约15000名后备军人受训。为使后续教召训练持续精进,防务部门将于当年第四季开展成效检讨。

  第二,建立跨部会合作机制,确实整合全民总力。各地的人力物力动员、战略物资储备,是防卫固守的关键。同时肩负物力动员和军事动员的两大工作。改制前,物力动员是全动室的职责,军事动员则属于后备指挥部范畴,现在两大业务合幷由“全民防卫动员署”统筹。防务部门和各部会、各县市密切联系,建立跨部会协调合作机制,确实掌握在灾时战时都能够运用民力物力。

  第三,适时修订动员计划,让各项计划更为周延。目前,“全民防卫动员署”根据“动员纲领”,已经依分类计划和执行主管机关,召开跨部会研讨会议,拟定动员计划。“全民防卫动员署”协助直辖巿、县(市)政府全民防卫动员、演训,军用物资、军事运输与军需工业动员政策规划及执行方面,依据国防需求审视动员计划,各部会和县(市),一起配合提升动员能力。

  依照“全民防卫动员署”的规划,物力动员应优先于军事动员,台湾地区基础建设及岛内物资的具体调查,比战时的军事动员应更早进行部署。在战事爆发前,在平时就详尽落实各种民间调查与统计,也就是所谓的“全民总力”。全民总力的动员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各项防空避难、战灾物质等等,例如,全台适合储藏粮食物资的地点,伤患临时救治的地点,甚至是大量尸体放置的地点。全台加油站有2900多个,目前都是由台经济部门能源署统计,“全民防卫动员署”负责把这些资料变成各作战区的必要调查。全台湾各加油站的地理位置与分布空间等资料都要汇整交由各作战区运用,以便用于战时的紧急油料补给。

  二、民进党当局推动后备战力改革因应美战力无效的批评

  台湾社会少子化现象日渐严重,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大幅削减军公教警人员退休金,愿意从军的人员减少,使得兵源短缺现象突出。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统计,由征兵制转型为专业的募兵制后,截至2019年,列管后备军人达230万多人,其中退伍8年内的精壮人力约有77万多人。不过,所谓的百万雄兵的战力却遭美国批评为“虚有其表”、甚至“无效战力”,幷立法研拟协助台湾地区提升整体战力,尤其是后备军力。2020年2月15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发题为《台湾的军事是个空壳子》(Taiwan’s Military Is a Hollow Shell③)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十年来美国国防部通过“永平”和“永靖”专案持续评估台湾地区建军与用兵,认为台军约200万的后备部队为无效战力。虽然台湾地区高调向美国采购坦克、战机等装备,但台湾地区前线部队已经空洞化。而整个后备系统功能不彰,一旦爆发战事,高价购买的装备能发挥多少实质性作用令人质疑。美国国防部认为,台义务役仅接受4个月的常备兵役军事训练就转为后备军,没有参与任何实战演习或战斗训练,无法构建有战斗力的后备军,后备战力空洞化。

  美国要求台湾在志愿役和义务役、常役与后备役之间维持适度平衡。美国国防部长期委托兰德公司对台军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兰德公司早在2017年就台军的后备役情况进行年度评估,认为应加大后备役训练的投入,在后备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突出后备役部队的地位和作用,建议美国防部加强与台军负责后备军队建设的部门进行军事交流。

  根据美国《2019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要求,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于2019年年底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台军后备战力的总体评估报告,包括动员能力、补给、采购、效率等内容。而2021年12月刚通过不久的《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更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必须在2022年2月15日前,向国会相应的委员会进一步提交关于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与适当性报告。

  为回应美国的批评与战备要求,蔡英文在2020年就职演说中就表示要推动后备动员制度的实质改革,“要提高后备部队的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后备战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备军队协同作战”④。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即为后备战力改革的重要构成,蔡英文在“全民防卫动员署”成立揭牌时表示,除了推动后备动员改革,达成后备动员合一、常后一体、跨部会合作的三大目标,更要表达防务的决心,随着科技进步、战争型态改变,以及非传统威胁,守护安全不仅是军队任务,也是每一个人要共同承担的责任⑤。

  三、后备战力成为美台军事合作的新重点

  1.美国国会议员力推《台湾伙伴关系法》促国民警卫队与台建立伙伴关系

  后备战力是美国涉台法案新的关注焦点。美国国会跨党派参议员2021年7月连署提出《台湾伙伴关系法》(Taiwan Partnership Act)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提议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军方建立伙伴关系,组建一个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部署且整合良好的防务力量。这项法案将协助确保台湾地区具备良好整合的防御能力能在危急时刻快速应变部署,确保当台湾地区受到威胁时,国民警卫队能做好准备采取行动支持台湾。

  据《台湾伙伴关系法》内容显示,草案将在美国国会建立共识,即美国应持续支持台湾地区发展有能力、有准备的现代化国防力量以维持其自卫能力。草案要求制定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计划;加强美台高级国防官员和将领交流,以提升相互操作性,改善台湾地区后备力量,扩大人道及灾难援助合作;扩大台湾地区进行安全活动的能力,包括传统作战指挥、与国民警卫队合作以及多边合作;要求美国国防部每年就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提交年度报告。美国国民警卫队在维护社区方面有着很突出的工作表现,将非常适合协助台湾地区建立有关技术领域的能力。该法案将评估美台双边在紧急应变能力、网络防御能力、培训交流和咨询顾问等重要项目展开合作的可行性与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