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画家看金门 北山断崖宛如三国赤壁

金门县文化局长办公室挂着郑善禧画作金门赤壁,局长吕坤和解释画家的观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金门3月29日电(记者 黄文杰)金门县文化局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现年91岁的老画家郑善禧90公分×240公分“金门赤壁”,红土断崖的磅礡气势和嶙峋耸峭。文化局长吕坤和解释,画家以1949年古宁头战役为勾勒背景,跟历史赤壁之战来结合,不禁有临岸浩叹,大江东去、逝水如斯的思古情怀。

  郑善禧,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49级校友,现任美术系名誉教授。他是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石码镇人,1950年离乡来台湾,投入美术教育创作,2014年抵金,亲临北山断崖写生,当年84岁的他以现场地势、历史事件及远眺一水之隔的家乡,激起他的思古情怀,将此作品取名金门赤壁。

  吕坤和解释,当年邀画家来画金门,把金门“聚落守护神”风狮爷、候鸟、鲎、军人、北山赤壁、民居古厝和反登陆轨条砦等岛上特有的风光。简洁、朴实的用笔和活泼、有趣的情境铺排,在色彩的暗黑与明亮之间,呈现一种教人回眸再三,流连不去的张力和魅力。

  他推荐金门赤壁,很多人不知道金门还有赤壁。

  中评社记者实际走访位于古宁头附近的北山,除了北山红土断崖,还有北山播音墙,播放当年邓丽君录制对大陆同胞的心战喊话。

  记者也走下岸边,看画家眼中的金门赤壁,看着对岸厦门快速发展。

  郑善禧兼具台湾本土色彩与传统诗、书、画的涵养,同时又有西洋绘画的造形、色彩,更含蕴了来自民间美术的俚俗野趣,2015年的创作也写下创作心得。

北山断崖属于红土,看起来果真有如赤壁。(中评社 黄文杰摄)

北山断崖属于红土,看起来果真有如赤壁。(中评社 黄文杰摄)

站在金门北山眺望厦门,高楼林立,城市快速发展。(中评社 黄文杰摄)

金门厦门一水之隔,古宁头战役,开始两岸分治。(中评社 黄文杰摄)

站在金门北山眺望厦门。(中评社 黄文杰摄)

金门厦门一水之隔。(中评社 黄文杰摄)

金门北山播音墙,播放当年邓丽君向大陆同胞的喊话。(中评社 黄文杰摄)

北山聚落与北山断崖。(中评社 黄文杰摄)

过去两岸对峙时,金门北山设置喊话筒。(中评社 黄文杰摄)

金门县文化局长办公室挂着郑善禧画作金门赤壁,局长吕坤和解释画家的观点。(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金门3月29日电(记者 黄文杰)金门县文化局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现年91岁的老画家郑善禧90公分×240公分“金门赤壁”,红土断崖的磅礡气势和嶙峋耸峭。文化局长吕坤和解释,画家以1949年古宁头战役为勾勒背景,跟历史赤壁之战来结合,不禁有临岸浩叹,大江东去、逝水如斯的思古情怀。

  郑善禧,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49级校友,现任美术系名誉教授。他是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石码镇人,1950年离乡来台湾,投入美术教育创作,2014年抵金,亲临北山断崖写生,当年84岁的他以现场地势、历史事件及远眺一水之隔的家乡,激起他的思古情怀,将此作品取名金门赤壁。

  吕坤和解释,当年邀画家来画金门,把金门“聚落守护神”风狮爷、候鸟、鲎、军人、北山赤壁、民居古厝和反登陆轨条砦等岛上特有的风光。简洁、朴实的用笔和活泼、有趣的情境铺排,在色彩的暗黑与明亮之间,呈现一种教人回眸再三,流连不去的张力和魅力。

  他推荐金门赤壁,很多人不知道金门还有赤壁。

  中评社记者实际走访位于古宁头附近的北山,除了北山红土断崖,还有北山播音墙,播放当年邓丽君录制对大陆同胞的心战喊话。

  记者也走下岸边,看画家眼中的金门赤壁,看着对岸厦门快速发展。

  郑善禧兼具台湾本土色彩与传统诗、书、画的涵养,同时又有西洋绘画的造形、色彩,更含蕴了来自民间美术的俚俗野趣,2015年的创作也写下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