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 防蛀治腐护民利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体量逐步增大、类别愈发复杂,在去年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发现,农村产权交易中‘私下交易’‘低价处置’‘吃拿卡要’等问题多发频发,造成集体‘三资’损失,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成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洪说。
对此,该市纪委监委迅速展开分析研判,成立多个监督调研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资产处置审批等配套制度机制相对缺乏,部分基层村社干部纪法意识不强,对自身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集体“三资”使用不规范、管理宽松软。
成都市纪委监委开展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领域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农村产权交易领域违纪违法问题70件96人,移送检察机关4人。全面开展普规普纪教育,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将普规普纪融入日常管理,建立送规送纪到基层等制度。2022年,全市开展普规普纪教育活动1.5万余场次,覆盖93.3万余人。
同时,成都坚持边查边治,自去年6月起,在全市开展“应进必进 阳光交易”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以阳光交易防蛀治腐,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底数清、情况明,才能确保“应进必进”。成都市龙泉驿区纪委监委牵头,推动主管部门、镇、村各负其责,对全区10个街镇、123个村(社区)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理、全面摸排、逐一踏勘,目前已完成755宗“三资”项目、400宗闲置农房入场准备。蒲江县在全县8个镇(街道)84个涉农村(社区)开展集体“三资”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数字信息资源库,形成四大类36个子项《交易目录清单》,基本实现“应进必进”。(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