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考古背后有哪些“黑科技”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据解放日报报导,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是公认的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综合运用各领域科技考古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遗址之一。

  在由中科院考古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二里头遗址考古与夏文化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中,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

  什么是科技考古

  在考古发掘中,手铲是考古研究人员的必备工具。通过手铲发掘,考古研究人员挖到了很多古代的人工遗迹和遗物。他们挖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挖到了商代的墓葬,挖到了汉代的城墙,还挖到了唐代的宫殿。

  然而,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在全面建立了古代物质文化谱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的问题。比如,遗址的绝对年代、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变迁、古人的体质特征、古人获取食物资源的生存活动情况、古人的生活方式、古人的营造方法、古人制作各种器物的工艺、古人的社会组织、古人的丧葬习俗、古人的祭祀特征、古人的文化交流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要比几十年前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再来看看世界考古学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在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所着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中,共有16个章节。其中,只有3个章节与科技考古没什么关系,其他包括考古学史、证据的多样性、遗址与遗迹的调查和发掘、断代方法与年代学、社会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等内容都涉及科技考古。

  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碳14测年方法确立并应用于考古研究以后,不断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技术应用于考古学,使考古学研究不断完善,思路不断开拓。比如,借助遥感来瞭解地下遗迹、遗物的形状和特征,通过基因研究瞭解古人的体质特征。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器物的形状、纹饰来探讨不同地方的物质文化的交流,而是借助测试来分析器物的成分、结构,以确定它们来自哪里、有哪些共性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是以考古学研究的思路为指引,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和研究之中。通过对考古遗址所在的区域进行调查和取样,对多种遗迹和遗物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对各类与考古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定量统计,在一定程度上认识遗址或遗迹的空间信息、遗存的绝对年代、自然环境的特征、人类自身与体质相关的特征、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以及生产和社会行为特征,获取更多、更丰富的古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