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良:美提中美俄新三极 为离间中俄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7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日前出席参与“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最近美国提出中美俄三极化建议,但是中俄之间是不猜疑、不分立、不对立的大国关系,不以两极的身份相处,因此不存在纯粹的中美俄三极化的主观与客观可能性。美国的政治举动明显暗藏着离间分化中俄两国,防止两国紧密联合并走上正式结盟道路的目的。

  王海良提到,最近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提出,应推动世界的中美俄三极化,甚至暗示可以搞个新雅尔塔协定,重新划定大国势力范围。这令人意外,但也并让人惊讶,因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持续打压俄罗斯30年了,不应该希望俄罗斯继续做世界的一极。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客观情况,尤其是其地缘条件和军事实力,无视俄罗斯的全球地位是违反常识的。所以,美国的这个政治举动很值得玩味。

  王海良分析了美国突然热衷于构建中美俄三极化世界的深层战略考虑。第一,同等重视中俄两大力量,中国综合实力第二,远超俄罗斯,但俄军事实力第二,领先于中国。第二,以中国为首要对手,则须对俄克制些,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是正常的、务实的、明智的。第三,防止中俄走得更近,尤其要阻止中俄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升级为正式的军事同盟。第四,美国的战略还在调整中,其重心从海湾和黑海向东转移到台海和南海,并计划长期在印太特别是西南太平洋围堵中国。为此,美国希望俄罗斯的力量不向西南太平洋移动,最好呆在原地,也不要太关注东海、台海、南海乃至印度洋。

  王海良表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涵与资源都很丰富:中俄是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友好互助邻居;俄关系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基于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中俄基于和平发展的经济互补互助互惠、利于人民、具有潜力;在军事安全领域,中俄让对方感到安全并对亚洲的安全负责;中俄不结盟,但在国际政治和秩序中是大国协调的典范,这种大国协调本应包括美国等大国的;中俄带动相关行为体共同塑造新亚欧大陆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板块,而非传统势力范围;中俄对世界战略稳定负有责任、有所努力、有正面影响,在这方面美国迟到了;上述情况基本上决定了中俄不猜疑、不分立、不对立的大国关系,不以两极的身份相处,故不存在纯粹的中美俄三极化的主观与客观可能性,这意味着全球力量动态要求改变对世界政治的思考框架。

“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11日在上海举办(主办方供图)

  他认为,作为两个大国,中俄都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其次是外交影响和文化影响。第二,俄罗斯的影响,主要是政治影响和军事影响,其次是外交影响和文化影响。第三,中俄相互的影响,中俄互为好邻居、协作者、支持者,这对双方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对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中俄的共同影响,这不仅是亚欧大陆范围的地缘概念,也是全球性的政治概念,包括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外长会议机制等在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国的世界三级化建议,明显暗藏着离间分化中俄两国,防止两国紧密联合并走上正式结盟道路的目的。”王海良说。

  他指出,中俄联合不能简单地从实用主义视角看,而须在合理、客观的多维架构中看。第一,地缘战略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最大动因。两国共有漫长边界、背靠背的安全需求、广袤的领土幅员以及众多邻国,构成了亚欧大陆两大支柱,合则两利,分则不利,斗则俱伤。两国的团结联合基本决定了亚欧大陆整体的和平稳定,外部力量很难轻松撼动。

  第二,地缘经济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重要基础性动因。中国经济力强、资金充裕、人力充沛,俄罗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能源尤多,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交通便利,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第三,世界政治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合理动因。这包括两国在维护全球和平与战略稳定,在联合国共担责任、通力合作,在东西力量互动的取向、国际体制的改进和国际秩序的维护等方面的协调合作。

  第四,世界文化的动力是中俄联合的文化动因。中俄都身为有独特文明的大国,都主张文明平等、文明互鉴、文明繁荣,这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存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王海良认为世界单极化不可接受,世界两极化也不是必然的趋势,对世界三极化则抱有怀疑态度。基于对全球力量变动和运动的观察,他总结道,世界可能走向无极化,代替极化的是力量的聚合化,其地缘政治上的表现是板块化。但力量的聚合化和板块化并不会完全复制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峙和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模式,而是可能呈现一种全新的态势。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7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海良日前出席参与“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最近美国提出中美俄三极化建议,但是中俄之间是不猜疑、不分立、不对立的大国关系,不以两极的身份相处,因此不存在纯粹的中美俄三极化的主观与客观可能性。美国的政治举动明显暗藏着离间分化中俄两国,防止两国紧密联合并走上正式结盟道路的目的。

  王海良提到,最近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提出,应推动世界的中美俄三极化,甚至暗示可以搞个新雅尔塔协定,重新划定大国势力范围。这令人意外,但也并让人惊讶,因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持续打压俄罗斯30年了,不应该希望俄罗斯继续做世界的一极。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客观情况,尤其是其地缘条件和军事实力,无视俄罗斯的全球地位是违反常识的。所以,美国的这个政治举动很值得玩味。

  王海良分析了美国突然热衷于构建中美俄三极化世界的深层战略考虑。第一,同等重视中俄两大力量,中国综合实力第二,远超俄罗斯,但俄军事实力第二,领先于中国。第二,以中国为首要对手,则须对俄克制些,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是正常的、务实的、明智的。第三,防止中俄走得更近,尤其要阻止中俄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升级为正式的军事同盟。第四,美国的战略还在调整中,其重心从海湾和黑海向东转移到台海和南海,并计划长期在印太特别是西南太平洋围堵中国。为此,美国希望俄罗斯的力量不向西南太平洋移动,最好呆在原地,也不要太关注东海、台海、南海乃至印度洋。

  王海良表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涵与资源都很丰富:中俄是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友好互助邻居;俄关系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基于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中俄基于和平发展的经济互补互助互惠、利于人民、具有潜力;在军事安全领域,中俄让对方感到安全并对亚洲的安全负责;中俄不结盟,但在国际政治和秩序中是大国协调的典范,这种大国协调本应包括美国等大国的;中俄带动相关行为体共同塑造新亚欧大陆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板块,而非传统势力范围;中俄对世界战略稳定负有责任、有所努力、有正面影响,在这方面美国迟到了;上述情况基本上决定了中俄不猜疑、不分立、不对立的大国关系,不以两极的身份相处,故不存在纯粹的中美俄三极化的主观与客观可能性,这意味着全球力量动态要求改变对世界政治的思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