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谱写香港特色民主新篇章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张心怡 梁帆)香港中联办23日在会展中心举办“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作主旨发言。陈冬指出,习近平主席会见赴京述职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解读宣介《“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重温历史,廓清现实,远观未来,就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香港新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全面准确地认识符合香港实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
陈冬亦强调,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是香港走向优质民主的生动实践。从过程看,153名候选人背景多元,不少人来自基层,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没有任何人自动当选,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从结果看,新当选议员“五光十色”,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最大民意得到彰显,多方利益得到兼顾。在新选制下,选举消除了泛政治化的无谓纷争和社会内耗,公平之争、良性之争、君子之争成为选举的主基调,比专长、比政纲、比理念、比担当、比贡献,让选举回归理性,让选举回归初心,让选举真正为香港居民谋实惠、谋福祉,形成实质民主、优质民主的成功范本,展现“一国两制”下香港特色民主的强大活力。
以下为发言全文:
昨天,习近平主席会见赴京述职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时指出,在新选举制度下,选委会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先后举行,取得了成功。广大香港同胞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广泛、均衡参与的政治格局得到确立。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符合“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实际,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撑,是一套好制度。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解读宣介《“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重温历史,廓清现实,远观未来,就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香港新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全面准确地认识符合香港实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藉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民主发展应当是进步的而不是退步的。“香港的民主从哪里来”“谁是香港民主真正的创立者”“谁是香港民主的破坏者”,白皮书用详实的论据雄辩地指出,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没有民主可言,英国直接委任总督管治香港,对华人实行种族歧视,屡次禁止在香港进行民主改革,殖民统治末期又别有用心推进所谓的“政制改革”,他们不但没有给香港带来任何真正的民主,反而给香港的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埋下了祸根。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开启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的新纪元。中央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立场从未动摇,始终坚定发展民主,真诚实行民主,依法推进民主,特区成立至今已经依法选举产生了四任行政长官和七届立法会,香港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空间大大拓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有效保障。
可是,反中乱港势力及其背后的外部敌对势力对香港民主发展的干扰破坏从未停止。就在这次立法会选举期间,他们处心积虑煽动“杯葛”选举,严重践踏港人民主权利;拼凑所谓的“民主峰会”,抛出“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企图干扰破坏立法会选举。而后,又炮制所谓“香港自治法案报告”,纠集“五眼联盟”、七国集团外长发表所谓声明,抹黑诋毁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一些反中乱港分子,甘做西方势力的“马前卒”,甘做民主进程的“绊脚石”,恨不得重新回到殖民时期,四处乞求“洋主子”插手,公然干扰破坏立法会选举。事实再次证明,反中乱港分子及其背后的外部敌对势力才是阻碍香港民主向前发展的罪魁祸首。
第二,民主本质应当是优质的而不是劣质的。长期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利用选举制度漏洞,在立法会、区议会选举中制造乱象,候选人相互抹黑中伤,选举气氛越来越泛政治化、极端化。这些人进入特区管治架构后,肆无忌惮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危害国家安全、干扰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妨碍香港居民行使民主权利,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反中乱港势力长期冲击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给香港带来的是什么?是政治乱象,是社会的内耗与撕裂。反中乱港势力不断破坏法治根基、制造社会仇恨,给香港带来的是什么?是街头暴力、黑色恐怖,是无辜市民被害,让“东方之珠”蒙尘。反中乱港势力蓄意妨碍政府施政、拖累经济民生,给香港带来的是什么?是经济“揽炒”、民生困顿,是立法会瘫痪、区议会异化。反中乱港势力歪曲民主内涵、阻挠民主进程,给香港带来的是什么?是冲击选举秩序、破坏选举公平,让香港民主蒙羞。最终导致社会失序、经济失衡、管治失效,这样的民主毋庸置疑是劣质民主,是被扭曲的民主,是我们必须坚决拒绝和反对的异化民主。
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是香港走向优质民主的生动实践。从过程看,153名候选人背景多元,不少人来自基层,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没有任何人自动当选,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从结果看,新当选议员“五光十色”,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最大民意得到彰显,多方利益得到兼顾。在新选制下,选举消除了泛政治化的无谓纷争和社会内耗,公平之争、良性之争、君子之争成为选举的主基调,比专长、比政纲、比理念、比担当、比贡献,让选举回归理性,让选举回归初心,让选举真正为香港居民谋实惠、谋福祉,形成实质民主、优质民主的成功范本,展现“一国两制”下香港特色民主的强大活力。
第三,民主效能应当是管用的而不是装饰的。民主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香港要的是有利发展、有益民众的管用民主,而不是弄骚作秀、“挂羊头卖狗肉”的表面民主;要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民主,而不是绑架民意、拖累民生的虚假民主。一段时间以来,反中乱港分子把“民主”演变成抽象空洞的政治话术,一些人进入立法会后不是想方设法为民服务,而是穷尽手段“拉布”作梗,阻挠特区政府施政,一些本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法案不能及时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阻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一而再、再而三地耽误香港的发展进步。
这次立法会选举,告别了多年以来参选人打“口水仗”和无谓的政治争拗。153名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始终聚焦市民普遍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问题,争取选民支持,得到积极回应。百万选民冒着寒冷天气,走出家门,投下信任一票。一位香港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投票是为了选择一些让香港变得更好的人,我只是希望和平和稳定,有好的生活”。这朴实的话语,真正反映了香港民众的心声。众所周知,这次立法会选举是在外部势力持续干扰破坏下、在反中乱港分子煽动“杯葛”抵制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举行的,有反中乱港分子曾叫嚣“必须不顾一切拉低投票率”,135万市民用行动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和有力的回击。
第四,民主形式应当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一把尺子量民主,本身就是不民主。反中乱港分子认为,民主就是西式的民主。岂不知,美西方的民主道路,早已呈现自由透支、权力游戏、选举操弄、否决对抗、寡头统治等诸多乱象。更何况,美西方国家不断将民主工具化,蛮横对外输出所谓“民主”,肆意策划颜色革命,煽动社会动乱。看看那些被强行“推销”美式民主的国家和地区,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权不见踪迹,持久混乱、发展停滞和人道主义灾难却随处可见。法国一家媒体一针见血指出,“民主”在美国手中早已成为对异见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机构在53个国家5万多民众中进行的“2021民主认知指数”调查显示,44%的人认为美国才是民主的首要威胁。美国和西方反华势力在香港民主发展上指手画脚、横加干预,是真的希望香港有民主吗?他们想要的就是用民主的幌子搞乱香港,使香港成为对中国内地渗透破坏的桥头堡。
香港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一宪制地位和实际情况,决定了其政治体制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地方政治体制,其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宪法和基本法,切合香港实际,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我来香港工作这五年,一个很大的不解是,香港部分人简单用“二分法”,划分所谓“民主派”和“建制派”,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更奇怪的是,反对政府、对抗国家、攻击中央倒成了“民主派”,这是细节中的魔鬼、话语里的骗术、处心积虑的谎言,是对民主的歪曲和亵渎。中央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还制定了保障、规划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有关法律,并在具体实践中真心诚意地推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民主向前发展。历史事实证明,中央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设计者、创立者、维护者和推进者。
只有符合自身实际、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新选制下立法会选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好的民主,应凝聚社会共识,而不是造成社会撕裂和冲突;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导致社会阶层和利益固化;应保持社会稳定有序,而不是带来混乱和动荡;应让社会充满向美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充斥假恶丑的负能量。这让我们更加坚定香港民主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再次确认香港特色民主这双“鞋子”是合脚的、舒适的,香港所走的民主之路是光明正道、康庄大道。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再过几天,我们将跨入2022年。今天的香港,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局势不断向好发展,正呈现出一幅全新的气象,昭示着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家庭幸福、万事顺意!
谢谢大家!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张心怡 梁帆)香港中联办23日在会展中心举办“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作主旨发言。陈冬指出,习近平主席会见赴京述职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解读宣介《“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重温历史,廓清现实,远观未来,就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香港新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全面准确地认识符合香港实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
陈冬亦强调,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是香港走向优质民主的生动实践。从过程看,153名候选人背景多元,不少人来自基层,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没有任何人自动当选,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从结果看,新当选议员“五光十色”,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最大民意得到彰显,多方利益得到兼顾。在新选制下,选举消除了泛政治化的无谓纷争和社会内耗,公平之争、良性之争、君子之争成为选举的主基调,比专长、比政纲、比理念、比担当、比贡献,让选举回归理性,让选举回归初心,让选举真正为香港居民谋实惠、谋福祉,形成实质民主、优质民主的成功范本,展现“一国两制”下香港特色民主的强大活力。
以下为发言全文:
昨天,习近平主席会见赴京述职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时指出,在新选举制度下,选委会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先后举行,取得了成功。广大香港同胞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广泛、均衡参与的政治格局得到确立。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符合“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实际,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撑,是一套好制度。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解读宣介《“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重温历史,廓清现实,远观未来,就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香港新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全面准确地认识符合香港实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藉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