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公益诉讼检察最初确立的四个法定领域之一。发布会上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相关案件39万余件,占公益诉讼案件总量的52.2%。特别是最高检成功办理万峰湖、南四湖等一系列重大跨区域案件,助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胡卫列表示,下一步,最高检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办案。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大气、水、土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依法能动履职,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参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依法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密切关注城市光污染、噪声污染、新污染物治理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中的问题,积极稳妥发挥公益诉讼作用。
在延伸监督深度和广度方面,最高检将加强与行政机关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加大最高检、省级检察院自办案件力度同时,更充分发挥市级检察院在一体化办案中的作用,从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在探索完善制度体系方面,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部署,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机制为重点开展研究,为推动公益诉讼立法奠定基础。此外,最高检持续强化外部协同和公众参与,全面推广“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健全完善公益志愿者、观察员线上线索举报与评估、专业建言等机制,动员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