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组合拳”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底气”
新冠疫情早期和高峰期曾出现医疗物资和药品暂时性、局部性短缺情况,但都很快得到扭转。那么,应如何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有哪些经验和部署?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作出解读。
多项科研成果用于抗击新冠
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也是我国科研技术成果不断运用的过程。郭燕红介绍,例如康复期血浆提炼出来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用于临床使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获批上市后及时纳入诊疗方案、病毒核酸CT值和传染性的深入研究指导临床诊断等。
疫情期间,国产的新冠疫苗、新冠药物、ECMO均成功获批上市,为后续的生产和制造奠定了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加强涉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和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累计为327家白名单企业贷款830.3亿元。在各部门、各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各类医疗物资产能产量短时间内大幅提升,阿兹夫定片日产能提升8.2倍,布洛芬提升7.5倍,对乙酰氨基酚提升4.9倍,有创呼吸机提升6.8倍,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提升4.3倍,制氧机提升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