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评社北京2月27日电/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导,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2022年“最美铁路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五位“最美铁路人”代表分别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涛、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值班站长马如铁、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列车长吕盼、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副主任杜赫。

  黄涛从事钢轨探伤20多年,从未漏检错判一次。带头创新“黄涛探伤工作室”“四技”(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理念,总结出焊缝探伤“七字诀”、数据回放“三字经”等作业法,完成了路轨便携式探伤扫查架、新型钢轨手工检查锤等23个技术革新及发明项目,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制定了“一讲、二演、三练、四点评”学习制度,培养出技师、高级技师共计13名,带出的2位徒弟先后获得全路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

  郑小燕先后参与郑徐、郑渝、济郑等高铁联调联试和京广高铁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的列控系统施工及仿真试验,成功处置安全隐患340余个。参与了国铁集团列控中心、临时限速等规范的制定审核,参与研制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检测系统获得铁道科技二等奖;参与编写出版的《信息中心设备作业指导书》《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等书籍,为规范专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连续6年在国铁集团列控任职资格培训班授课,为我国高铁事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马如铁负责经满洲里站进出口中欧班列的集结、换装、编组等运输组织工作。近年来,满洲里口岸运量急剧攀升,面对中欧班列集中到达、进口煤炭换装积压的难题,他向运输组织要效率,提出优化换装场区调车作业方式、增加备用换装线等建议,通过快取快送全面提升满洲里站换装作业能力。2022年春节前,面对疫情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他主动请缨带领9个调车组92名职工第一批进驻封控区作业,为确保中欧班列畅通开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吕盼作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铁路工作人员之一,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刻苦训练服务技能,快速提升业务综合能力;针对赛事人员、运动员、外籍记者乘车,推出“列车智能设施介绍”“婴幼儿安睡床”等10余项专属服务措施;针对“雪具存放”“轮椅安置”等12个场景的服务反复演练,确保列车服务高质量;联手6个车站、24个乘务组共同创建“雪之梦”品牌,用更加温馨、精准、更具人文特色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铁服务品质。

  杜赫从部队复员,脱下绿军装,穿上黄工衣,传承退伍不褪色的军垦精神,养护维修为列车运行提供电能的设备。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定区域、定人员、定流程、定标准、定标记”的“五定检修法”,使设备修后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他所在的车间自成立以来连续12年零责任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