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高层团:时不我待 港应急起直追
在行程最后一站,担任参访团团长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兼大公报社长、文汇报社长李大宏接受香港媒体联合采访表示,这次参访团来到广东,亲身感受到广东上下“聚焦新发展 激发新动能”的新气象,发现和发掘到大湾区建设的很多新机遇,大家都倍受鼓舞,也感慨万分,觉得“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急起直追,把过去三年因为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东莞报导
25日上午,参访团来到深圳河套合作区参观。透过玻璃幕墙,参访团成员看到缓缓流过香港和深圳之间的深圳河。河畔一侧布满农田的是香港新界,另一侧是高楼林立的深圳河套片区,一河两岸的景色差异给观者带来奇特的错位感。有参访团成员忍不住感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断在加速,香港也应该赶紧动起来。
团员、“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表示,广东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各方面大项目、措施都“嘭嘭声上”,香港应该要急起直追。“香港过去是讨论太多、行动太少,思考太多、远见太少。”他认为:“目前香港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我觉得香港的心态有一些故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香港如果能与广东同步发展,会有很大空间。”
“将科研成果带出去引进来”
团员、《香港经济日报》总编辑曾世明表示,这次参观比亚迪看到企业拥有很多技术专利,是很直观的体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内地发展非常迅速,而很多香港市民过去三年都没有来过内地,应该亲身过来感受一下,这个跟看媒体报导是不一样的”。
团员、香港商业电台新闻及公共事务副总监张秀云直言,想不到东莞都有散裂中子源这样的高科技,感觉大湾区内地城市在科创方面不断发力。张秀云认为,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国际视野的独特优势,如何用好香港人才、资源、国际化的优势去进行创造很重要。香港还可以发挥联通海内外的桥梁作用,将科研成果带出去、引进来。大湾区各地确定各自定位,加强分工合作就一起能把事情做好。
“粤港优势互补 定能创造更大奇迹”
李大宏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说,曾经,香港人在狮子山下创造了香港奇迹,改革开放之后深圳人又在莲花山下创造了深圳奇迹。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之下,粤港两地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李大宏表示,人文湾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篇章。媒体人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各自优势,搭建更多平台,采集和发布对港澳年轻人在湾区内地各城市创业、就业、学业有用的信息,讲述他们创业发展的成功故事和奋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对加快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和信心,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让大湾区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质量更高一些。
本次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担任顾问,出席了黄坤明书记会见活动,并参加与广州、深圳等市主要领导会谈等参访活动。她表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香港与广东始终密切协同、彼此成就,此行让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当前广东热气腾腾的发展场面。期待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进一步增进粤港传媒界相互瞭解,推动两地媒体交流实现双向奔赴、加速升温,合力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更好促进香港各界抢抓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参访团团长,李大宏对香港中联办为此次港媒高层广东行活动所做的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表示感谢,也向广东省领导,以及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领导和有关企业、项目负责人,为参访团行程所做的精心安排致以诚挚谢意。
他说,这次参访活动行程很顺利很圆满。而这只是一个开端,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同行们一起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再走一走,更期待到祖国内地的其他省市多看一看。香港传媒人将利用好香港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为推动大湾区建设、书写“一国两制”崭新篇章,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在行程最后一站,担任参访团团长的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兼大公报社长、文汇报社长李大宏接受香港媒体联合采访表示,这次参访团来到广东,亲身感受到广东上下“聚焦新发展 激发新动能”的新气象,发现和发掘到大湾区建设的很多新机遇,大家都倍受鼓舞,也感慨万分,觉得“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急起直追,把过去三年因为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黄宝仪东莞报导
25日上午,参访团来到深圳河套合作区参观。透过玻璃幕墙,参访团成员看到缓缓流过香港和深圳之间的深圳河。河畔一侧布满农田的是香港新界,另一侧是高楼林立的深圳河套片区,一河两岸的景色差异给观者带来奇特的错位感。有参访团成员忍不住感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断在加速,香港也应该赶紧动起来。
团员、“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表示,广东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各方面大项目、措施都“嘭嘭声上”,香港应该要急起直追。“香港过去是讨论太多、行动太少,思考太多、远见太少。”他认为:“目前香港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我觉得香港的心态有一些故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香港如果能与广东同步发展,会有很大空间。”
“将科研成果带出去引进来”
团员、《香港经济日报》总编辑曾世明表示,这次参观比亚迪看到企业拥有很多技术专利,是很直观的体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内地发展非常迅速,而很多香港市民过去三年都没有来过内地,应该亲身过来感受一下,这个跟看媒体报导是不一样的”。
团员、香港商业电台新闻及公共事务副总监张秀云直言,想不到东莞都有散裂中子源这样的高科技,感觉大湾区内地城市在科创方面不断发力。张秀云认为,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国际视野的独特优势,如何用好香港人才、资源、国际化的优势去进行创造很重要。香港还可以发挥联通海内外的桥梁作用,将科研成果带出去、引进来。大湾区各地确定各自定位,加强分工合作就一起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