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之乡”如何打破“模式之困”
与蜜橘同样声名显赫的,是台州市黄岩区的模具产业,其在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领先全国,为黄岩区赢得了“中国模具之乡”的称誉。
从牙刷、垃圾桶、小家电,到飞机、动车组、航天器……这些或贴近生活或高端无比的产品,都离不开一种东西——模具。
模具,号称“工业之母”,制造业的效率高低,全赖于这一个个模子的水平。模具之于制造业,产业带动比约1:100,即模具产业规模增长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的增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不产钢材、不产塑料、基础为零的黄岩,几代模具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个行业的传奇。
然而,模具行业本身,却一度被“装在模子里”,有着难以突破的框框——
比如,行业舢板多、巨轮少,亿元企业凤毛麟角,被称为长不大的“小老”行业。《新华每日电讯》曾在头版头条报道,10年前(2013年),黄岩模具有从业人员5万多人,行业产值135亿元。即便最好的企业,产值到了1亿元左右,就再也做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