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隆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四个特点

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6日电(记者 沈而忱)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日前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其台海政策总体上逐渐回归传统政策框架,但不会放弃打“台湾牌”。美国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越来越虚,对台湾越来越实,令岛内的台独势力形成了误判。此外,美国试图把台湾推向国际,给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郭隆隆表示,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未来几年,台湾问题将更加突出。美国的对台政策必须放在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中来检视。拜登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逐步走出了特朗普时期一味对中国采取极端施压、导致中美关系悬崖式下坠的状态,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四项新的变化和特点。

  第一,战略层面基本上仍延续了特朗普时期对华强硬政策,但在战术层面作出了某些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展示对华强硬的过程中,更注重以增强美国自身竞争力为基础,以恢复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传统、修复联盟体系为手段,以挑动意识形态对立为抓手,提出所谓对华关系“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

  这种延续和调整的结果是:一方面,特朗普时期“自由落体式下坠”的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缓冲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将“竞争”作为中美关系的主导,在美国对华的战略层面没有改变、中美两国发展战略理念相悖的背景下,这种“竞争”势必会走向对抗。可以说,中美关系是冷接触,热竞争。

  第二,采取“双轨并进”的手法。一方面对华作岀一些积极姿态,特别是在需要中国配合或帮助的领域,例如在孟晚舟归国后,中美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高级别面对面会晤,双方都表示将保持经常性对话沟通;尔后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中美双方在介绍这两场互动时都提到“是建设性和坦诚的”。
   

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主办方供图)

  但同时,美方又在双方分歧较大的领域继续对中方施压,例如在南海、台湾等问题上制造事端,不时有加剧中美关系紧绷状态的消息传出,或是继续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等。美国用这些手段来平衡对中国所谓的和缓姿态。此外,此种做法的目的是在国内政治中,对强硬的对华舆论氛围“有一个交代”。

  “双轨并进”的手法令中美关系看起来有所缓和,实际上,这给中美关系注入了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反而使中美关系阶段性危机出现的频率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第三,政策宣示与行动不接轨。11月7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美国现在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建立一个环境,一个两大国都能有操作空间的国际体系。我们想要的是那种共存,而不是新冷战。”他还表示:“美国政府过去认为能够通过美国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体制,但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标。”尔后在 11月16日举行的中美首脑视频会唔中,美国拜登总统明确表示,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美方愿同中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加强沟通,减少误解,以建设性方式妥处分歧,在美中两国利益一致的领域加强合作和开展“负责任性”的竞争。

  然而美国在行动上却并末接轨,反而接而连三地制造中美关系的不和协音:美国议员团再次“窜访”台湾,加大干涉中国内政的力度;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力度,再次将12家中企和机构以安全为名被列入美国制裁黑名单;利用“民主峰会”为名孤立中国,营造反华“大圈子”。
   
  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对拜登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拜登表示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向表明,至少美国已意识到,中美之间在一个比较长的战略相持阶段中,美国要把其全部资源用于中美对抗的能力和意志是有限的。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美国打击中国的力度持续加大,其耗费的资源、成本将使美国自身不堪重负,此时战略相持反而会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转变。
  

“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11日在上海举办(主办方供图)

  第四,台海政策总体上逐渐回归传统政策框架,但不会放弃打“台湾牌”。拜登在中美元首会谈中重申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但美国的“一中政策”与中国的“一个中国”是不同的,美国还有《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这两项都是所谓的美国国内法,实质上美国是将自身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义务之上。这表明拜登的台海政策总体上是在逐渐回归传统政策框架,但同时也不会放弃继续“台湾牌”,甚至还会加大打“台湾牌”的力度。在“一中”问题上,中美双方还存在很大的矛盾点,将来还会有分歧和摩擦。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和最重要的问题。

  美国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越来越虚,表态都停留在口头上,但对台湾越来越实,在军事、政治等层面的交往越来越实际,令岛内的台独势力形成了误判。此外,美国试图把台湾推向国际,给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制造了很大的困难。倘若美国继续玩弄“以台制华”,而岛内民进党当局继续“倚美谋独”,两岸关系会越来越紧张。

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6日电(记者 沈而忱)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日前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其台海政策总体上逐渐回归传统政策框架,但不会放弃打“台湾牌”。美国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越来越虚,对台湾越来越实,令岛内的台独势力形成了误判。此外,美国试图把台湾推向国际,给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郭隆隆表示,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未来几年,台湾问题将更加突出。美国的对台政策必须放在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中来检视。拜登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逐步走出了特朗普时期一味对中国采取极端施压、导致中美关系悬崖式下坠的状态,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四项新的变化和特点。

  第一,战略层面基本上仍延续了特朗普时期对华强硬政策,但在战术层面作出了某些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展示对华强硬的过程中,更注重以增强美国自身竞争力为基础,以恢复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传统、修复联盟体系为手段,以挑动意识形态对立为抓手,提出所谓对华关系“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

  这种延续和调整的结果是:一方面,特朗普时期“自由落体式下坠”的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缓冲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将“竞争”作为中美关系的主导,在美国对华的战略层面没有改变、中美两国发展战略理念相悖的背景下,这种“竞争”势必会走向对抗。可以说,中美关系是冷接触,热竞争。

  第二,采取“双轨并进”的手法。一方面对华作岀一些积极姿态,特别是在需要中国配合或帮助的领域,例如在孟晚舟归国后,中美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高级别面对面会晤,双方都表示将保持经常性对话沟通;尔后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中美双方在介绍这两场互动时都提到“是建设性和坦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