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紧张金门不紧张 陈玉珍:西方媒体惊讶
中评社金门8月15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近来两岸情势严峻,中国国民党金门县“立委”陈玉珍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金门人生活如常,丝毫不受影响,其实近期有许多西方媒体也到金门采访相关议题,对于金门人的反应都感到惊讶。她分析,主要是金门与厦门往来密切,有稳固的互信基础,此外则是,解放军技术能力今非昔比,金门已非北京攻台首要目标,越靠近对岸的地方反而越安全。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挑起两岸敏感神经,解放军并以环台军事演习回应,但紧邻厦门的金门反而不见紧张气氛。中评社记者到金门实地采访,不只金门尚义机场出入境大厅游客熙攘,从台湾本岛飞往金门的航班载客率高达八成,观光活动未因为两岸情势生变。
金门县唯一席地方“立委”陈玉珍在当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其实在稍早前,她才接受澳洲媒体的访问,此外包括英国、美国也有记者到金门采访相关议题,西方媒体对于金门人反应淡定,且观光旅游活动频繁都感到惊讶。“你现在到金城镇上,看到顶着烈日成群结队在街上走的,都是观光客!”显示出,不只金门人,就连台湾本岛的民众也觉得金门很安全。
金门之所以如此,陈玉珍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金门本身就很贴近对岸,加上与厦门往来互动频繁,距离越近、互信越深,反而不觉得危险。金门距离厦门最短距离祗有1.8公里,用肉眼就能相互观望,过去小三通客运创造金厦生活圈,形成非常融洽的“小两岸”交流模式,更有许多金门人赴厦门置产,这样的关系之下,所谓的安全风险自然较高。
其次是,陈玉珍说,当前解放军的技术及作战能力已今非昔比,过去八二三炮战、台海危机时,金门作为面对解放军的战略要地,古宁头曾被炸得满目疮痍,1996年台海危机解放军坦克在厦门集结对峙,以当时的状况来说,真的非常紧张。然而时至今日,解放军的飞弹都可以直接打越台湾本岛上空,厦门发展成高楼林立的二线城市,就战略逻辑来看,解放军不会浪费力量在金门身上,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对曾经历过战火的金门人而言,反而觉得金门是比台湾岛更安全的地方。
谈到金门人对于建设金厦大桥的想法,是否受到近期两岸情势而转变?陈玉珍认为,金门人对兴建金厦大桥同意、反对的比例应该是六比四,甚至可能高达七比三。她当场询问来服务处洽公的民众,是否愿意兴建金厦大桥?问4人中有3人赞成、1人没有意见。
陈玉珍说,金门过去长期受到“战地政务实验”的桎梏,发展缓慢,虽然战地政务目前已解除,可是在发展上除了台湾官方给的不多,法令规范又受到层层限制,与对岸厦门的发展形成强烈对比,也因此,基于经济、民生及发展考量,金门人多数是同意兴建金厦大桥,加上两岸氛围对金门的民情影响不大,所以金厦大桥兴建想法,对金门人而言不曾改变,只是就现实层面来说,短期内难以实践。
陈玉珍表示,其实金厦大桥在工程技术上是完全没问题,主要是卡在政治问题,如果台湾官方想法不转变,两岸不能从尖锐走向共荣发展,金厦大桥难成。回头看看厦门供水金门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前前后后花了20年,一开始也是受到杯葛,直到金门县政府坚定立场,金门人不断请愿,官方态度转圜,才有了厦门供水到金门的互助机制。金厦大桥或许也需要历经相关过程,才可能逐步推进。
谈到金门发展的桎梏,陈玉珍认为,就如同厦门供水金门与金厦大桥的问题,台湾官方总是以台湾视角来看待,却没有站在金门立场来思考,金门不能老是因为两岸情势的变化而让经济发展载浮载沉,同时在政策规范上,台湾官方也用一体性却不适用于金门状态的法令限制住金门发展,例如农地不能解编、不能再利用等。
陈玉珍说,其实台湾官方如果真的对金门好,最佳方式就是放手让金门自主发展,她一直认为金门地理环境与区位特殊,应该被赋予特区定位,金门如果能够落实高度自治发展,金门或许能朝更好的方向迈进,进而成为两岸共荣发展的示范区域。
中评社金门8月15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近来两岸情势严峻,中国国民党金门县“立委”陈玉珍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金门人生活如常,丝毫不受影响,其实近期有许多西方媒体也到金门采访相关议题,对于金门人的反应都感到惊讶。她分析,主要是金门与厦门往来密切,有稳固的互信基础,此外则是,解放军技术能力今非昔比,金门已非北京攻台首要目标,越靠近对岸的地方反而越安全。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挑起两岸敏感神经,解放军并以环台军事演习回应,但紧邻厦门的金门反而不见紧张气氛。中评社记者到金门实地采访,不只金门尚义机场出入境大厅游客熙攘,从台湾本岛飞往金门的航班载客率高达八成,观光活动未因为两岸情势生变。
金门县唯一席地方“立委”陈玉珍在当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其实在稍早前,她才接受澳洲媒体的访问,此外包括英国、美国也有记者到金门采访相关议题,西方媒体对于金门人反应淡定,且观光旅游活动频繁都感到惊讶。“你现在到金城镇上,看到顶着烈日成群结队在街上走的,都是观光客!”显示出,不只金门人,就连台湾本岛的民众也觉得金门很安全。
金门之所以如此,陈玉珍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金门本身就很贴近对岸,加上与厦门往来互动频繁,距离越近、互信越深,反而不觉得危险。金门距离厦门最短距离祗有1.8公里,用肉眼就能相互观望,过去小三通客运创造金厦生活圈,形成非常融洽的“小两岸”交流模式,更有许多金门人赴厦门置产,这样的关系之下,所谓的安全风险自然较高。
其次是,陈玉珍说,当前解放军的技术及作战能力已今非昔比,过去八二三炮战、台海危机时,金门作为面对解放军的战略要地,古宁头曾被炸得满目疮痍,1996年台海危机解放军坦克在厦门集结对峙,以当时的状况来说,真的非常紧张。然而时至今日,解放军的飞弹都可以直接打越台湾本岛上空,厦门发展成高楼林立的二线城市,就战略逻辑来看,解放军不会浪费力量在金门身上,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对曾经历过战火的金门人而言,反而觉得金门是比台湾岛更安全的地方。
谈到金门人对于建设金厦大桥的想法,是否受到近期两岸情势而转变?陈玉珍认为,金门人对兴建金厦大桥同意、反对的比例应该是六比四,甚至可能高达七比三。她当场询问来服务处洽公的民众,是否愿意兴建金厦大桥?问4人中有3人赞成、1人没有意见。
陈玉珍说,金门过去长期受到“战地政务实验”的桎梏,发展缓慢,虽然战地政务目前已解除,可是在发展上除了台湾官方给的不多,法令规范又受到层层限制,与对岸厦门的发展形成强烈对比,也因此,基于经济、民生及发展考量,金门人多数是同意兴建金厦大桥,加上两岸氛围对金门的民情影响不大,所以金厦大桥兴建想法,对金门人而言不曾改变,只是就现实层面来说,短期内难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