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析网军4作法 演算法帮带风向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教授游梓翔。(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12月14日电(记者 倪鸿祥)民进党“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枢施暴后,爆发绿营网军在PTT发文带风向的案外案。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教授游梓翔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网军资金来源来自政府,不但散播假讯息,有人意见相左就“出征”,台湾现在的“绿色恐怖”就是利用网军带氛围,有如网路黑道。

  游梓翔并分析养网军的4项作法,同时,电脑“演算法”把留言多、点赞多的内容视为受欢迎的内容而推播出去,助长“网军”的意见,“带风向”的情况就形成了。

  游梓翔,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丹佛大学口语传播博士,曾任2004年台北市新闻处长兼发言人,2004年连宋竞选总部发言人、2016洪秀柱竞选办公室发言人,世新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任口传系暨社群媒体专任教授。

  对于蔡英文政府及民进党都否认养网军,游梓翔表示,因为关键在于怎么定义“网军”、怎样算是“养网军”,而政府会否认“养帐号”,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本来就是地下的。

  游梓翔向中评社分析,所谓的“网军”,第一,资金来源如果和政府有关,表示这是政府在支持社群的活动。这牵涉“养网军”的方式,即政府有资金到了这些控制假帐号的网主或“网军头”的手上,或是钱进了意见领袖的口袋里。

  游梓翔说,常见的是成立公司,经常接政府合作案、标案,或是政府机关约聘人员;因为过去有上下部属、聘雇关系,都是“自己人”,可以透过默契、暗示配合攻击对手或散布不实资讯;“网军”也有担任民代助理的,这通常依政党指令行事。

  游梓翔指出,当“中央厨房”给讯息后传播出去,然后看得到多少赞、多少分享作为交差,所以底下的“网络”散的愈开就愈容易制造出成绩,这就变成“共生系统”。

  他表示,有时“网军”会发生内部冲突,因为底下被养的人只管眼前谁是老大就听谁行事,于是变成没有是非问题,只有交办的问题。

世新大学传播学院。(中评社 倪鸿祥摄)

  游梓翔说,第二,发文内容除了正面宣传,还散布或攻击与他敌对的负面资讯,如攻击国民党或批评大陆不好,或根本在做政治宣传不断“反中”等。

  他指出,第三,这个社群成员到底是真是假?台湾的网路平台没有严格执行实名制,因此一个人可以轻易拥有两个以上的帐号与e-mail,这很容易控制好几个、10个以上的假帐号,然后做些虚假活动在养帐号,看起来好多人留言,其实只有一人在留言;平常大家会区分“活跃帐号”或“不活跃帐号”,这些假帐号会处于“低度活跃”状态,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

  他说,第四,有时帐号以有名有姓的“关键意见领袖”(KOL:Key Opinion Leader)方式存在,但事实上是接受供养来帮特定势力讲话。

  游梓翔告诉中评社,“网军”像没有网路时的“黑道”,就是网路上的“黑衣人”,一般人看到黑道人士会心生恐惧,台湾的网路最恐怖的就是有一群人,只要意见跟他不同,假帐号就会来“出征”,被“出征”的人若是意见领袖也许不怕,但底下留言支持原观点、想理性讨论的人会心生恐惧、不想惹麻烦而沉默,意见就会往“网军”那边倾斜。

  游梓翔指出,更遭的是,电脑“演算法”把留言多、点赞多的内容视为受欢迎的内容而推播出去,助长“网军”的意见,如此不只是“议题设定”,还设定论述“框架”,也就是“诠释权”,“带风向”的情况就形成了。

  游梓翔强调,当一边的意见愈来愈小、另一边意见愈来愈大,就出现“沉默螺旋”,至此网路意见主流的“黑力量”形成,真的变成谎话多说几次就变成真的,紧接着“西瓜偎大边”的现象会跟着出现,台湾现在的“绿色恐怖”,就是利用网军带氛围。

  游梓翔说,“养网军”的那群人很懂得操作,所以很难抓出来,这次林秉枢的事件会爆出来,是因为他有一笔奇怪的金流来源,算是第一次有这么明确的情形,刚好“露出马脚”,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司法不能藉这机会查清楚的话,就会永远藏在底下。

  游梓翔认为,扫除“网军”的另一个机会就是“政党轮替”后“转型正义”,但前提是,新的执政党不要把“网军”当“魔戒”戴,这一点,国民党比较值得信任,一方面“网军”多支持绿营,另方面是国民党支持者多为中产阶级、高知识份子,这些人比较理性、不容许这种作为。

世新大学同学在操场上运动。(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世新大学创办人成舍我的雕像䇄立在校园内,舍我楼也矗立其中。(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世新大学校门。(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教授游梓翔。(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12月14日电(记者 倪鸿祥)民进党“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枢施暴后,爆发绿营网军在PTT发文带风向的案外案。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专任教授游梓翔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网军资金来源来自政府,不但散播假讯息,有人意见相左就“出征”,台湾现在的“绿色恐怖”就是利用网军带氛围,有如网路黑道。

  游梓翔并分析养网军的4项作法,同时,电脑“演算法”把留言多、点赞多的内容视为受欢迎的内容而推播出去,助长“网军”的意见,“带风向”的情况就形成了。

  游梓翔,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丹佛大学口语传播博士,曾任2004年台北市新闻处长兼发言人,2004年连宋竞选总部发言人、2016洪秀柱竞选办公室发言人,世新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任口传系暨社群媒体专任教授。

  对于蔡英文政府及民进党都否认养网军,游梓翔表示,因为关键在于怎么定义“网军”、怎样算是“养网军”,而政府会否认“养帐号”,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本来就是地下的。

  游梓翔向中评社分析,所谓的“网军”,第一,资金来源如果和政府有关,表示这是政府在支持社群的活动。这牵涉“养网军”的方式,即政府有资金到了这些控制假帐号的网主或“网军头”的手上,或是钱进了意见领袖的口袋里。

  游梓翔说,常见的是成立公司,经常接政府合作案、标案,或是政府机关约聘人员;因为过去有上下部属、聘雇关系,都是“自己人”,可以透过默契、暗示配合攻击对手或散布不实资讯;“网军”也有担任民代助理的,这通常依政党指令行事。

  游梓翔指出,当“中央厨房”给讯息后传播出去,然后看得到多少赞、多少分享作为交差,所以底下的“网络”散的愈开就愈容易制造出成绩,这就变成“共生系统”。

  他表示,有时“网军”会发生内部冲突,因为底下被养的人只管眼前谁是老大就听谁行事,于是变成没有是非问题,只有交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