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全球转型新趋势下的两岸事务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视频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11日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但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冯绍雷通过线上作主旨演讲。他提到,两岸事务是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为背景的一场实力博弈、战略竞争。但同时,两岸事务又是在全球转型大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两岸关系本身离不开全球转型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的深刻影响与制约。

  冯绍雷表示,就国际转型本身而言,至少有两方面内容。从横向来看,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总体转型,包括了基于工业化、观念与制度重构的主要国家国内转型、世界秩序延续与改革、及连接这两个方面的国家间、地区间关系这样三个方面。从纵向看,19世纪后的全球转型,经历着西方主导和扩张,正在出现的多力量中心、去中心的这些深刻变化;从较短时段看,冷战终结后,也正在出现从西方垄断向力量多极化、观念多元化、制度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格局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与民进党鼓吹的“转型正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冯绍雷分析了全球转型出现的两点新趋势。第一,文明、地理、人口、气候等长时段因素浮上台面,强劲作用于全球转型过程。这里包括,各大国寻求历史与文明传统对于当下进程的支持;地缘政治较量与观念抗争赤裸裸地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重大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直接推动国际战略竞争。全球化高潮之后,世界经济较长期的低迷状态,也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空间与思想话语支配权的博弈。至少这是新世纪以来、而近年来又被大大加剧的复杂态势。这些趋势,有的是有利于两岸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有的则会激化矛盾。这样一种新态势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与上海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办方供图)

  第二,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今年年初1月25日达沃斯论坛,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反对搞“小圈子”,打“新冷战”,提出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制造相互隔离甚至相互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习主席带头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月前,习主席与拜登见面时声明:“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冯绍雷认为,2022年将召开中共20大。如果与半个多世纪前的苏共20大作比较。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比如,现在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追求和平。当年,苏联也是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而且,也讲和平共处。但是,为什么当年没有避免高风险的对抗,也没避免苏联解体、美国称霸的结局。今天中国与当年苏联有以下关键区别:

  一,全球化已经把世界真正打成一片。统一的世界市场会倒退,但很难脱钩。这使得中国已不可能再是当年处于两个市场割裂下的苏联。中美,也不会是美苏这样的对立。

  二,东方与西方之间不光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有着人类共同价值。虽然看法还不太可能一致,但在这一认知与利益背景下,今天世界已不是当年互相埋葬的意识形态之争。两岸事务不是民主与威权、自由与专制之争。中国和平统一有着高度的正当性。

  三,冷战时美苏两大阵营高度对立,牵一发动全身;中间阵营很弱。虽有不结盟运动,也难以左右美苏两家的选择。但是,今天世界事务并不完全是中美对抗涵盖一切。中美固然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组双边关系,但全球化的激发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中美之外还有欧洲、俄罗斯、日韩、东盟、以及广大的发展中世界,虽然拉帮结派一时间气势汹汹,但相当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在中美抗争中选边,尤其是被拉上战船。如果掌控运用得好,广大的中间力量将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的推动力。   四,很关键的一点是各方的自我认知。三四十年全球转型的进程中,为什么中美两大国表现出一起一落的相反的发展趋势。我觉得,除了我们得到了包括两岸朋友在内各方支持之外,中国大陆一直是以自主自信,同时,也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来挑战和改善自己。我们不忘初心,但同时坚决摒弃僵化保守的意识形态,坚持对外开放。包括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历史问题决议,在高度肯定百年伟大成就同时,也深刻反思曾经有过的历史错误。我觉得这样一种坚定不移而冷静清醒的立场,推动中国大陆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两岸事务提供巨大空间。相比之下,美国固步自封、不思改革,还以为自己能像当年那样号令天下。这样的认知水平,很难应对内外困境。2000年,记得台湾地方选举刚结束的时候,我曾向香港大学老校长王赓武先生有一段请教。王先生说,中共、苏共、台湾国民党,都是有当年列宁主义传统的百年老党,但为何境遇大不一样,令人深思。

  五,二十年前到我们学校讲学的法国经济学家吉普鲁曾提出过一个概念:“亚洲地中海”。在他看来,就像欧洲地中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亚洲的西太平洋地区从北到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个亚洲的“地中海”。这一地区的高速经济发展、各方维持和平也渴望合作的迫切愿望、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北极航道已经开始解冻,为何我们不能借助明年年初RCEP签署的机会,把从北极一直向南延伸到马六甲海峡的广阔地区,包括台湾,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亚洲的“地中海”呢?

  冯绍雷总结道,两岸事务,不只是实力对比,不只是战略博弈,它还具有丰富的文明历史意义与社会进步内容。这超越保守僵化的传统意识形态,也远远不是来自任何被“异化”的民主自由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视频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11日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但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冯绍雷通过线上作主旨演讲。他提到,两岸事务是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为背景的一场实力博弈、战略竞争。但同时,两岸事务又是在全球转型大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两岸关系本身离不开全球转型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的深刻影响与制约。

  冯绍雷表示,就国际转型本身而言,至少有两方面内容。从横向来看,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总体转型,包括了基于工业化、观念与制度重构的主要国家国内转型、世界秩序延续与改革、及连接这两个方面的国家间、地区间关系这样三个方面。从纵向看,19世纪后的全球转型,经历着西方主导和扩张,正在出现的多力量中心、去中心的这些深刻变化;从较短时段看,冷战终结后,也正在出现从西方垄断向力量多极化、观念多元化、制度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格局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与民进党鼓吹的“转型正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冯绍雷分析了全球转型出现的两点新趋势。第一,文明、地理、人口、气候等长时段因素浮上台面,强劲作用于全球转型过程。这里包括,各大国寻求历史与文明传统对于当下进程的支持;地缘政治较量与观念抗争赤裸裸地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重大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直接推动国际战略竞争。全球化高潮之后,世界经济较长期的低迷状态,也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空间与思想话语支配权的博弈。至少这是新世纪以来、而近年来又被大大加剧的复杂态势。这些趋势,有的是有利于两岸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有的则会激化矛盾。这样一种新态势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