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项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复苏注入“强心剂”

  中评社北京2月16日电/据人民网报道,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为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提出15项具体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措施》的出台,在经济复苏之时为企业发展稳信心、纾困难、调结构,为中小微企业的航行点亮一盏航灯。
  
  宏观提振保稳预期创造环境基础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就业的蓄水池、纾困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以个体户、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性质市场主体,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构成了经济的“半壁江山”。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达到79.4%。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2022年三季度报告暨2022年四季度中国小微经营信心指数报告》中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痛点。“此次印发的《措施》,是国家宏观方面给予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向导。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下降,《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持,提振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点亮了中小微企业发展一盏明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说。

  《措施》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通过《措施》稳定中小企业预期,回归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市场行为回归市场规律,以此引导中小微企业能够逐渐重拾信心,实现稳定复苏。”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