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1923清华毕业 新竹清华立像追思
中评社新竹12月8日电(记者 黄文杰)今天是抗日名将孙立人121岁冥诞,他于1923年在北京自清华大华毕业,新竹清华大学缅怀杰出校友精神,塑造铜像并安置于清华名人堂。
新竹清华大学名人堂大门口,有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浮雕,内部有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杨振宁、李远哲共3座半身铜像,孙立人将军铜像今成为进驻名人堂的第四座塑像,并依毕业年序位列第二。
孙立人将军铜像揭幕典礼将星云集,包括陆军司令上将徐衍璞,陆军备役上将郑德美、张冠群、海军备役上将蒲泽春、空军备役中将张延廷、陆军备役少将于易尘。他们也共同为清华大学“国防学士班”教育中心揭牌。
新竹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抗日名将孙立人1923年自清华毕业,是清华杰出校友,对清华感情深厚,4位子女中有3位毕业自清华,孙立人长子孙安平,即为清华物理系硕士班1980年毕业校友。
为培养新世代军事领导人才,新竹清华大学与“国防部”2019学年度首创“将星计划”,办理“国防学士班”单招,吸引许多建中、雄中、北一女等顶尖高中毕业生报考。培育方式是大一不分系,大二再依兴趣分流到电机、资工、商管、材料、生科、人文等系。
台军方除全额补助4年学杂费,还提供每月1万2千元的生活费及每学期5千元的书籍费。毕业后以少尉任官,最少需服役5年。
台军方与新竹清华合作设立“国防学士班”教育中心,也在今天揭牌。教育中心的设立,可免去学生周末前往桃园受训的舟车劳顿,体能训练及军事课程都能在校内完成。
新竹清华大学将星计划总导师锺坚指出,教育中心安排了顶尖的师资阵容,请来前军备副部长郑德美、“总统府”战略顾问蒲泽春、丰富飞行经验的空军官校前校长张延廷,为将星生授课。教育中心也开设全英语授课课程,提升将星生外语能力,为未来到海外顶尖军校交流做准备。
清华第一届将星生陈致咏目前就读资工系,未来将投身资通电军。他说,以前周六早上5点就得起床,和同学搭计程车到桃园接受训练,一直到晚上7点才能回到宿舍,“回到宿舍通常都累倒了,没力气再读书。”如今在校内就能完成体能训练及学分班课程,也更能兼顾资工系的学业。
中将教授张延廷表示,他每周都从台北搭高铁再转公车到新竹授课,但将星生的水准都很高,课堂上往往能举一反三,能得英才而教之,是很开心的事。他认为,培养将星生学术能力、鼓励他们出境受训,将可提升竞争力,在军中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为鼓励将星生勤奋向学,锺坚争取“沈崇诲烈士中华文化忠义奖学金”及“陈庆堃青天白日锚炼奖学金”给学生。
中评社新竹12月8日电(记者 黄文杰)今天是抗日名将孙立人121岁冥诞,他于1923年在北京自清华大华毕业,新竹清华大学缅怀杰出校友精神,塑造铜像并安置于清华名人堂。
新竹清华大学名人堂大门口,有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与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浮雕,内部有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杨振宁、李远哲共3座半身铜像,孙立人将军铜像今成为进驻名人堂的第四座塑像,并依毕业年序位列第二。
孙立人将军铜像揭幕典礼将星云集,包括陆军司令上将徐衍璞,陆军备役上将郑德美、张冠群、海军备役上将蒲泽春、空军备役中将张延廷、陆军备役少将于易尘。他们也共同为清华大学“国防学士班”教育中心揭牌。
新竹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抗日名将孙立人1923年自清华毕业,是清华杰出校友,对清华感情深厚,4位子女中有3位毕业自清华,孙立人长子孙安平,即为清华物理系硕士班1980年毕业校友。
为培养新世代军事领导人才,新竹清华大学与“国防部”2019学年度首创“将星计划”,办理“国防学士班”单招,吸引许多建中、雄中、北一女等顶尖高中毕业生报考。培育方式是大一不分系,大二再依兴趣分流到电机、资工、商管、材料、生科、人文等系。
台军方除全额补助4年学杂费,还提供每月1万2千元的生活费及每学期5千元的书籍费。毕业后以少尉任官,最少需服役5年。
台军方与新竹清华合作设立“国防学士班”教育中心,也在今天揭牌。教育中心的设立,可免去学生周末前往桃园受训的舟车劳顿,体能训练及军事课程都能在校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