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

  中评社北京2月1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创业,吴国邦的选择一度令家人不解。2014年,吴国邦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4年之后,事业风生水起的他辞职返乡,当起农民。

  “说心里话,走这一步和先前的设想确实不太一样。毕竟上大学时直接选上海,就是向往大城市。那时家乡缺乏产业,致富门路不多,吸引力不太强。”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吴国邦一家过去的生活幷不宽裕。2010年考上大学后,吴国邦靠着勤工俭学,自己解决学费之外还能给家里寄钱。“4年下来有五六万元。”吴国邦说。

  这笔钱,父母没有买吃买穿,反而盖起牛棚养黄牛。父母的努力,深深影响着在外打拼的吴国邦。家乡的发展,也改变着吴国邦的想法。一番调研后,吴国邦发现家乡的产业条件不错:“这里有天然牧场,又有养牛传统,可以做番‘牛’文章。”

  选址、搭棚、买料、种草……说干就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吴国邦投入200万元,建起6个牛舍,买来100多头黄牛,靠近草场的放养,运输便利的圈养,创业起了步。

  原以为在父母影响下养牛技术不在话下,结果却相反。

  “最严重的一次,牛群感染疾病,没出1个月损失20多头,10多万元打了水漂。”意识到问题严重,吴国邦从县里请来专家。“养牛是技术活,养多养少、放养圈养、规范散乱根本不是一回事,没技术支撑,产业很难走远。”吴国邦说。

  此后一年,吴国邦奔赴毕节、安顺,还到过云南,咨询学习养牛相关的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2021年,养牛场净利润超过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