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在采访中,专家和读者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尽快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重中之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学军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各项计划对遏制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化肥用量减少了13%、农药用量下降了14%左右;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均超过40%。不少乡村的生态环境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刘学军说,但要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难度仍然较大。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调研发现,为了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一些农村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加大投入力度,突出表现为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大肥大水”现象。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导致农药、化肥等用量居高不下。还有一些农户在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也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研究人员发现,近几年,有些农村的土地质量下降很快,“地都被种坏了”。究其原因,是在农业转型过程中,种植结构和经营过程发生了变化。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一些农户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