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台港专家研讨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

“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11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2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承办的“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11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二十余位两岸关系专家学者就大国博弈、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政策、美“以台制华”战略态势、维护大国关系与区域安全稳定等议题展开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面临现实挑战。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特征明显,台海的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召开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10月9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郑重宣誓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行动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坚强坚定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两岸学术交流是两岸同胞沟通交往,相互理解,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2021年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我们有幸在此共推有关台湾问题的研究,共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政府台办副主任李骁东致辞时指出,两岸关系不确定的因素在不断累积,尤其是疫情阻隔了两岸面对面的交流,隔阂越来越大。面对当前持续严峻复杂的两岸局面,依然有不少台湾同胞希望到上海来,成为两岸和平的使者。例如双城论坛已于12月1号顺利举办,到现在为止,上海跟台北市已经签署了36项合作备忘录。无论两岸关系如何严峻复杂,大陆坚定维护两岸和平关系以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减弱,期待在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两岸能够真正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也期望更多的学者能够本着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初衷,为两岸人民的福祉做些实事。

  开幕式后,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聘请黄仁伟、冯绍雷、李大壮、曹景行为高级顾问。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季平向他们颁发了证书。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开幕致辞(主办方供图)

  随后,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依次作主旨发言。

  黄仁伟分析了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中的台湾问题。他任务,2021年到2050年这30年的时间为中美战略相持阶段。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谁胜谁败,但是一个力量的对比变化,由中国比较弱,转为中国比较强,或者与美国旗鼓相当的过程,大概需要30年时间。制度的因素在这个相持阶段尤为重要。美国对自己的制度高度自信,而中国也一样,谁也不能取代对方制度。在中美制度方面,既要互相竞争,也要学会共存。

  黄仁伟提到,台湾问题最危险的时候处于第一个10年,美国一定会用台湾这张牌翻来覆去地挑衅中国的底线。台独方面也会认为,只有在这个10年当中,可以实现“台独”的目标。这10年内台湾问题处于一个危机阶段,中国不得不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中国要尽量推迟跟美国的战略摊牌,尽量避免美国挑起台海战争。因为第一个十年过后,将迎来中国有利的发展时期。中国将时间往后推会加大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如果把统一台湾的时间往前提,将会更符合美国的想法。台湾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其实是往危险的方向走,中国要制止台湾方面危险的想法,同时也要避免与美国的战略摊牌。

  赵春山以《中美战略竞争与台湾安全困境》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中美战略互疑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双方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是利益的冲突。在中美竞争的各个领域里面,或多或少都会触及到台湾问题。“谈判代替对抗”本是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的办法,但因民进党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导致蔡政府任内两岸没有恢复对话的可能。因此,面对中共的军事威慑,台湾为获取安全保障,不得不对美国“一面倒”;然而此举又使台湾遭到“倚美谋独”、“以武谋独”的指控,形成两岸紧张关系的恶性循环。要摆脱台湾的安全困境,台湾应从“可操之在我”的部分作起,主动化解两岸敌意。其中的首要课题,就是改变民进党政府的“台独”形象。其次是要审慎处理对美关系。“美国第一”与“中国崛起”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中美战略竞争可能是一场长期斗争,甚至有演变为“文明冲突”的可能。台湾与美国虽共享民主价值,但民主不足以提供台湾足够的安全保障,所以台湾应避免成为中美冲突的引爆点。

上海市政府台办副主任李骁东致辞(主办方供图)

  李大壮在发言中谈及了当前两岸关系的挑战与选择。他表示,两岸怎样才算达到真正融合,简单来讲,就是能逐渐把“你”、“我”变成“我们”。根据现阶段两岸关系的特点,应重点关注几个层面。首先是融合对象,需细分为不同年龄、不同居住地、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职业等等。今后融合工作的重心,应该针对台湾岛内的青年人以及可以争取的各方民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融合地点,不能只局限于内地,应有计划地将各项融合工作大范围、多方位、高质量地推进到台湾岛内。在此过程中,香港是一个可以值得利用的交流平台。第三是融合方式,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以先寻找一些两岸都认为安全的议题作为切入点,之后逐渐扩大、由点到面。必须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和二轨、官方与民间、友好派和反对派等不同形式,采用台湾人习惯采用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即“三心两意”(爱心、耐心、平常心和诚意、情意)。

  冯绍雷从全球转型的新趋势的角度来分析两岸事务。他指出,全球转型主要出现了两点新趋势呢,第一,文明、地理、人口、气候等长时段因素强劲作用于全球转型过程,各大国寻求历史与文明传统对于当下进程的支持;地缘政治较量与观念抗争赤裸裸地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重大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直接推动国际战略竞争。第二,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但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冯绍雷认为,三四十年全球转型的进程中,中美两大国表现出一起一落的相反的发展趋势。=除了我们得到了包括两岸朋友在内各方支持之外,中国大陆一直是以自主自信,同时,也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来挑战和改善自己。我们不忘初心,但同时坚决摒弃僵化保守的意识形态,坚持对外开放。这样一种坚定不移而冷静清醒的立场,推动中国大陆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两岸事务提供巨大空间。   会议讨论环节由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王海良主持,十九位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大国关系和台海局势进行了深刻研判。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针对研讨中的中美关系、中美俄日大国关系、中美博弈中的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及有关建议等五个方面作出会议总结。

  他总结出十条与会学者提出的有关建议:第一,在国际思维下解决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要按照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第二,对拜登政府不抱幻想,做好“持久战”准备,高度重视台海面势恶化带来政治、军事冲突风险。第三,牢牢把握住台海问题的方向与路径,加强自身实力建设。第四,强化对台工作的战略思维。密切关注美台勾连新动向,做好与美国“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避免对抗、寻求合作”的长期思想准备。第五,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做好国际舆论公关、积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声等工作。第六,加强两岸融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第七,两岸有志之士应共同探索具两岸特色的沟通与对话,让香港澳门成为两岸关系互动的机会之窗。第八,积极思索如何避免误判、防范意外、危机管控。第九,高度重视和警觉“台独”“港独”合流。第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前景需要秉持必胜的信念。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做总结(主办方供图)

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季平出席(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作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聘请黄仁伟为高级顾问(主办方供图)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线上作主旨发言(视频截图)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线上作主旨演讲(视频截图)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线上作主旨演讲(视频截图)

“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11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2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承办的“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11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二十余位两岸关系专家学者就大国博弈、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政策、美“以台制华”战略态势、维护大国关系与区域安全稳定等议题展开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面临现实挑战。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特征明显,台海的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召开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10月9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郑重宣誓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行动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坚强坚定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两岸学术交流是两岸同胞沟通交往,相互理解,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2021年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我们有幸在此共推有关台湾问题的研究,共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政府台办副主任李骁东致辞时指出,两岸关系不确定的因素在不断累积,尤其是疫情阻隔了两岸面对面的交流,隔阂越来越大。面对当前持续严峻复杂的两岸局面,依然有不少台湾同胞希望到上海来,成为两岸和平的使者。例如双城论坛已于12月1号顺利举办,到现在为止,上海跟台北市已经签署了36项合作备忘录。无论两岸关系如何严峻复杂,大陆坚定维护两岸和平关系以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减弱,期待在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两岸能够真正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也期望更多的学者能够本着继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初衷,为两岸人民的福祉做些实事。

  开幕式后,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聘请黄仁伟、冯绍雷、李大壮、曹景行为高级顾问。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季平向他们颁发了证书。

最新电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