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可贵的中国人文传统
深入鲁迅精神世界
朴宰雨是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韩国学者,他与鲁迅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朴宰雨进入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读书。该系早有鲁迅研究与译介传统。自上世纪40年代起,中文系主任丁来东就出版了研究论文《中国文学上的鲁迅与巴金》,时任助理教授的李明善还翻译了鲁迅《故乡》在内的许多作品,幷发表《鲁迅的文学观:关于文学批评》等一系列研究文章。
朴宰雨对前辈的成果如数家珍,他也从这份厚重的学术积累中得到诸多灵感与启示,幷就此踏上鲁迅研究之路。本科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鲁迅作品。鲁迅文字中的“冷”与“热”给朴宰雨留下深刻印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而冷静,透露着他的铮铮铁骨与忧国忧民情怀。而鲁迅对乡村生活的现实描写则充满了温情,给朴宰雨带来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他回忆道:“我在阅读《故乡》时,就常回忆起童年往事。‘迅哥’母亲即将卖掉大房子而搬家时,她高兴中藏有凄清的表情总让我想起母亲当年的样子,亲切又令人感伤。幼时我在农村生活,一到雪后的冬日,村里的孩童就会像闰土一样支竹匾、捕小鸟,十分有趣。”
带着对鲁迅的亲切感与敬意,朴宰雨开始研究鲁迅及其在韩国的文学影响。朴宰雨怀着极大兴趣读完了韩国所能找到的全部鲁迅作品,幷整理了金光洲、金龙燮、金喆洙、河正玉等韩国学者对鲁迅的早期研究。此外,他还将目光转向当时研究较为成熟的日本学界,研读了丸山升等日本学者的专着与论文。他潜心阅读、孜孜不倦,最终完成了本科论文《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