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外资积极作用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
光明日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范黎波文章分析,从整体引资情况、细分行业引资情况及外资利用区域来看,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积极效果,呈现出更加高端化的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制造业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挑战。
从整体引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推进,外商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2021年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再创新高,达约1368.2亿美元,较2012年的538.4亿美元增长1.5倍。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制造业投资力度有所下降。但从细分行业引资情况来看,外商投资呈现出由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延伸,由低技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的趋势。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0.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4.44%,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由18.35%提升至35.8%。以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紧密依附于高端制造业的高技术服务业,在过去10多年中引资增速尤为迅猛。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201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64亿美元,增长超过5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25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超过6倍。细分行业吸引外资结构的变化与中国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一致,随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利用外资高端化特点将更加明显。
从外资利用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仍是全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核心区域。2021年,东部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达87.9%,较2017年提高8.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虽然并不突出,但区域内利用外资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占比提升缓慢。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利用外资技术含量相对东部而言依旧较低,2021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占比达71.9%,中西部地区仅占28.1%。虽然中国针对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出台了密集的优惠政策,但由于中西部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够健全,在中国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从东部地区撤离的制造业外资并未完全转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政策亟须寻找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