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法院遭枪击 外国领事不吭一声?
来源:大公报 作者:梅若林
自从“47人初选案”开审后,外国政客很明显按捺不住,先是每天有一大班驻港领事到法庭“监察”国安法的实施,到日前又有美国国会议员迫不及待跳出来抹黑香港国安法、诋毁香港人权法治状况,甚至意图干预特区司法程序。惟香港社会早已对外国反华政客的拙劣表演感到厌烦,本港法院坚守司法独立,也决不可能因为某些人的施压,而作出不公正的判决。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一切法治社会的最基础原则,也是核心要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不管被告的身份是议员、政治组织,还是学者,本身是什么政治立场、相关行为中牵涉了多少人,只要涉嫌违法,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审判。
不敢还是不想谴责暴徒?
“初选案”的本质,在于被告47人在立法会候选人提名前夕,以组织所谓“初选”的方式“制造民意”,企图夺取立法会控制权,再以否决财政预算案等方式迫使行政长官辞职及回应所谓的“五大诉求”,意在使特区政府停摆,胁迫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个中不仅涉及选举不公等问题,亦涉嫌触犯颠覆国家政权罪。
美国一直以来自诩“法治国家”,但其议员每次讲及香港司法案件时,却一直用“政治的尺”量度“法治的标准”,不问法律,只按立场判断被告是否有罪。这不只与一个“法治国家”应有的表现大相径庭,更是彻头彻尾的双重标准。
昨日“初选案”审讯进行的西九龙裁判法院玻璃疑被钢珠击裂一事,也反映出外国势力的这种双重标准。在进行如此重要案件的法院,竟然发生涉及暴力的刑毁事件,这绝对不是偶然。相信任何人第一个想法,都是凶徒企图利用此事恐吓法院、法官和出庭的司法人员,迫使他们作出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定或举措。
从任何角度来说,这都是一宗可能挑战本港司法独立的严重案件,如果美国议员果真如此关心香港法治情况,为何不见开腔谴责刑毁法院的凶徒?再者,本港过去在黑暴案审讯期间,亦发生过有人持刀进入法院、在法院门外纵火,甚至在网上“起底”法官的恶劣事件,当时这些外国政客又有没有为本港的法治危机说过一句说话?相反,外国政客和媒体倒是更关心每日在法庭外排队市民,仿佛被害妄想症发作般将之牵扯到政治打压。但当真正需要他们发声的事件出现时,他们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双重标准者,莫过于此。
不论是英国近日打算修订《公共秩序法案》,赋权警方阻止堵路或进一步影响公共秩序的示威活动,还是美国当局在国会山庄骚乱后的闪电执法和起诉,都已经说明了即使按西方国家标准,任何权利自由也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的底线。
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核心之一。自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止暴制乱,由乱到治,现时更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市民不必再像修例风波期间每日担惊受怕,各项自由权利都得到更好的保障。而靠着警方、律政司、司法机构公正严明处理各宗案件,有力捍卫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区宪制秩序,为香港实现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在“世界正义工程”的《2022年法治指数》中,香港整体排名维持高位,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位列第六,甚至领先于经常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不同西方国家。在“秩序和安全”范畴中,香港排名全球第六位,这是国际社会对香港投下的信心票,也是对外国势力谎言讹诈、栽赃抹黑之声的有力回应!
向法院施压只会适得其反
再者,这些有空为“初选案”被告“发声”的政客,其国家的乱象也自身难保。美国近来再次枪击案频发,踏入2023年不到一个月美国已发生近40宗大规模枪击案,造成逾百人伤亡。英国的经济状况也好不了多少,大规模罢工影响公共服务、通胀影响人民生活,欧洲还要应付能源问题和俄乌冲突这个烫手山芋。在评论香港之前,劝这些政客还是花时间管管自己国家的情况,如此不务正业,过一段时间究竟还做不做得成议员,恐怕也相当难说了。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日前对美国国会有关机构和议员发表涉港谬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强调任何外部干预都动摇不了香港的法治基础和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的信心,动摇不了我们坚定维护“一国两制”和国家安全的决心。香港特区政府亦表示,在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的保障下,所有面对刑事指控的人都有权并会接受司法机关的公平审讯,法院严格按照证据和所有适用法律判案,案件不会因涉案者的职业、政治理念或背景而在处理上有所不同。
外国势力如果以为来到今日,施压可以影响法庭判决,不过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