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上海成立数据交易所正当其时

  中评社香港12月4日(评论员 陈鸿斌)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并正式开始交易,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数据产品交易服务,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试水和探索价值。首批100家数商实现签约,首批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数据产品约100个,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约20个,涉及金融、交通和通信等八大类,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

  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所,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属交易所和粮食交易所等,不一而足,唯独没有数据交易所。因此上海新成立的数据交易所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是由于数据产业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而数据交易所首先在中国成立,也足以说明中国数据产业在全球所处的领先地位。 

  虽然数据交易所是前所未有的,但数据交易并非新概念、新现象。目前数据已从单纯的生产要素,向“资产”乃至“资本”转变,成为市场资源配置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尤其是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后,庞大、复杂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已成为众多企业竞相挖掘的“金矿”。一方面数据具备了这些“新属性”,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市场流通才能既满足需求又真正实现价值。因此,中央一再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经济体量庞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渐趋深入的国内市场而言,数据交易显得尤为迫切。中国数字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互联网产业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总量约占全球的20%,是数据要素禀赋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国广泛接入的移动终端、大型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海量使用者信息和交易数据,在全球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数据流通交易这篇大文章,建立规范、科学、安全的市场规则,显然有助于进一步通过数据驱动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   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是一个重大的探索,其聚焦的破解数据交易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也恰恰反映了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复杂性。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数据归属权予以确认,如何确保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合法,这些既是数据交易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提高数据产品数量和品质的同时,要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让数据要素充分参与市场配置,释放数字红利,助力高品质发展。

  2021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应在浦东建设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

  早在2016年4月,上海就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这是上海大数据发展综合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5年多来,上海围绕“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先行者和排头兵作用,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汇聚全球资源,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领,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安全规范、繁荣有序”的原则,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应用、安全”融合联动这一主线,聚焦“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个方面,创新“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元一体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力争打造国家数据科学中心、亚太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球“数据经济”中心,形成集数据贸易、应用服务、先进产业为一体的大数据战略高地。经过数据交易中心多年运作的经验积累和基础铺垫,如今成立数据交易所显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

  在浦东开发当年的1990年1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证券交易所,随后为了助力“四个中心”的建设,上海又相继成立了期货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和环境能源交易所等众多交易所,这是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的题中应有之意。如今上海数据交易所应运而生,无疑将进一步加快上海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步伐,并有力助推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目前上海还在全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始终在全力推动数据顶层设计和数据要素立法。   2020年底,上海就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力推“经济、生活、治理”领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对数据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大动作。今年,为了筹建数据交易所,上海首批签约的数商中,包括国网上海电力、东方航空公司等数据交易主体,还有协力、金杜和中伦等律师事务所,另外还有普华永道、德勤等著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富数科技等交付类企业。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体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要求。仅仅一个月后,党中央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明确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并开始运作,显然是在落实和践行中央的这一重要战略部署。

  上海数据交易所形成了系列创新安排,并体现除五大首发,1、全国首发数商体系;2、全国首发数据交易配套制度;3、全国首发全数字化数据交易系统,上线新一代数据交易系统;4、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首次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交易凭证的发放,实现一数一码,可登记,可统计,可普查;5、全国首发数据产品说明书,以这一方式使数据可阅读,将抽象数据产品转变为具象产品。

  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横空出世,无疑为全国数据要素今后的流通交易搭建了一个合规透明、安全可控、高效便捷的新平台,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中评社香港12月4日(评论员 陈鸿斌)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并正式开始交易,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数据产品交易服务,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试水和探索价值。首批100家数商实现签约,首批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数据产品约100个,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约20个,涉及金融、交通和通信等八大类,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

  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所,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属交易所和粮食交易所等,不一而足,唯独没有数据交易所。因此上海新成立的数据交易所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是由于数据产业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而数据交易所首先在中国成立,也足以说明中国数据产业在全球所处的领先地位。 

  虽然数据交易所是前所未有的,但数据交易并非新概念、新现象。目前数据已从单纯的生产要素,向“资产”乃至“资本”转变,成为市场资源配置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尤其是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后,庞大、复杂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已成为众多企业竞相挖掘的“金矿”。一方面数据具备了这些“新属性”,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市场流通才能既满足需求又真正实现价值。因此,中央一再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经济体量庞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渐趋深入的国内市场而言,数据交易显得尤为迫切。中国数字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互联网产业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总量约占全球的20%,是数据要素禀赋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国广泛接入的移动终端、大型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海量使用者信息和交易数据,在全球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数据流通交易这篇大文章,建立规范、科学、安全的市场规则,显然有助于进一步通过数据驱动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