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企业家峰会 郭台铭:期许企业携手合作

郭台铭在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照片:郭台铭办公室提供)

  中评社台北12月7日电/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今天上午举行,鸿海创办人、峰会台方副理事⾧郭台铭在会上致词聚焦在气候变迁及能源议题,他表示,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两岸企业都必须共同⾯对,两岸企业的⽣产供应链具有紧密连结,对上、中、下游影响甚⼤,我们期许两岸企业可在碳达峰及碳中和议题上携⼿努⼒,共同达成碳减排标准的协议推动。

  此外,对于延续两年的疫情,郭台铭表示,两岸企业合作努⼒以早期预警与实时监测系统,避免类似的⼤流⾏威胁对于经济与⽣活所造成的巨⼤损失再次发⽣。他提议,可应⽤基因⼯程等新科技,发展便宜、快速、并准确地能同时检测几百种病原体或⽣物标记的检测技术如我前⾯所提,这些为疫情的准备不应视为成本,⽽应视为可为政府提供⼤量回报的投资。

  两岸企业家峰会由两岸轮流举办,今年由南京市主办,受疫情影响,比照去年采线上、线下合并举办,南京、台北分设会场。南京方面在峰会永久会址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台北会场在台北国泰万怡酒店,会后举行记者会说明,不对外开放,但仍有媒体一早到场守候采访。
  
  郭台铭于2021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内容如下:

  讲题:从两⼤挑战看两岸企业合作之变局、新局与格局

  2021年对全球企业家⽽⾔都是⼀个充满变局与严峻挑战的⼀年,疫情在全球肆虐,不断演化的病毒与疫苗的短缺,造成了全球交通运输业的中断与停滞,尤其所有的进出⼝产业都出现了供应链阻断的危机,时⾄今⽇尚未⾒任何缓解,全球气候暖化导致的天灾在世界各地都传来灾情,极端气候的快速变迁、反圣婴气象变异所带来的灾害,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或经济弱势的偏乡无⼀幸免,代表不可逆转的地球暖化与地球⽣态浩劫已经正式向⼈类发出警⽰,进⾏反噬,就连我⽗亲⽼家,偏远的⼭⻄省晋城市区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破坏性洪灾⽔患,所幸在上个⽉在格拉斯哥所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世界各国提倡并承诺共同对抗气候暖化的⾏动⽅案,⽅使全球共同⾯对气候问题,露出了曙光。

  尤其中国⾝为发展中的⼤国,曾提出具体的减碳目标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个责任承诺的背后隐藏了两个困难,⼀是如何参与甚⾄促成乾净能源的产业转型过程,⼆是如何战胜极端气候带来的时间压⼒。

  ⾯对全球疫情肆虐与气候变迁两⼤世纪挑战,今天与参与峰会的领导及企业家们⼀起探讨如何推动两岸企业⾯对挑战之变局、新局与格局。

  1. 碳达峰与碳中和将造成两岸企业都必须共同⾯对:“应⽤能源的新课题”并引领“能源应⽤的新产业”

  变局:在因应全球气候暖化议题的趋势上,绿⾊经济、净零减排,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议题。如何发展低碳排的清洁能源,达成碳达峰及碳中和,为未来企业应⽤能源之新课题,也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存考验。

  目前变局所产⽣的因素与能源政策息息相关,全球重要的供应链客⼾在⾯对选择⽣产基地时,必将“发电量是否能稳定供应”以及使⽤燃媒、天然气发电造成的“⾼碳排放超标”⼆项不确定因素及不可控管的挑战放⼊重点考量;⾼科技业者不论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半导体,⾯板,精密机械等等,都被要求必须分散制造地点,这趋势已然形成,所以考量低碳减排同时也要顾虑发电量稳定供应,太阳能、⾵电等再⽣能源只能算是备⽤能源或备载能源,对于⾼科技产业是⼀种不可依赖,不稳定的能源源头,充⾜及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产业经济成⾧依赖的动⼒,不论是半导体、精密制造、5G、云端网路、元宇宙、数字经济,那⼀项不需要⽤到⼤量稳定、充⾜供应的清洁能源,台湾也必须在能源政策上正视这个问题,避免短期带来的是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伤害,⾧期也无法⾯对2050 年净零碳排的全球目标。两岸企业的⽣产供应链具有紧密连结,对上、中、下游影响甚⼤,我们期许两岸企业可在碳达峰及碳中和议题上携⼿努⼒,为全球气候暖化议题做出贡献。

  新局:在格拉斯哥的全球气候变迁会议结束后,全球的经济体或全球经济产业链已经认识到碳减排的数据标准即将成为国际上重要⽽必须执⾏的战略指标,亦为国际间推⾏绿⾊经济、净零减排前需事前确⽴的执⾏⽅向。目前两岸企业间尚无⼀致的碳减排共同标准,使得出⼝产品到全球各国时,因为碳
减排数据标准与国际碳减排标准具有落差,致两岸企业增加碳税及碳汇成本。期盼未来两岸企业能共同达成碳减排标准的协议推动。

  另外两岸在基因⼯程都有⼀定程度的国际⽔平能⼒,亦是能够使⽤动/植物基因改造的技术来为环保减碳所⽤。我所讲的并⾮⼀般所指基因改造的⾷物,⽽是⽤基改的植物来减少碳排放或是成为捕捉碳排放的树⽊。例如已知有⽣化科技研究单位正在研发⼀种新型的基改技术、将种植出快速成⾧(也许只要几年)但是专⾨捕捉⼆氧化碳的树⽊。另外⼀种基改动物,就是改造猪/⽜的消化酵素分解或抑制消化酵素排放,可以⼤⼤的减少⽜只、猪只的甲烷气体排放量。

郭台铭在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照片:郭台铭办公室提供)

  据调查报告指出全球⽜/猪等动物每年排放出甲烷气体的排放量超过之前所有航空器的总体排碳量。综上所述,两岸的企业科技能量可以携⼿合作,包括以基因改造的新树种来进⾏⼤规模的植树造林捕捉碳排放。⽽农牧业的基改动物以减少排碳⽽采取⽣物科技的基因改造技术合作,在减碳议题上会是多赢的新局,因为这种减碳不必再⽤电,避免造成⼆次排放及⽤电量再次增加,且可以避开基改⾷物的争执议题。

  技术⼀旦成熟应⽤,可以⽴即⼤量推广,可以预期碳达峰时间的提早达标、碳中和的美丽愿景可以拭目以待。⺫前最重要的严峻考验就是碳达峰,除了被进⼝国收取碳税之外,还必须⽤未来可预⾒的⾼价去购买碳汇。如果两岸的企业家⺫前什么事都不做,企业的竞争⼒会输在起跑点上。如果起⽽⾏的话,以两岸⼈民的智慧及科技实⼒、强强联⼿,⾯对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的新危机,我们有信⼼把这个危机变成转机,因为这个新议题对全球的企业⽽⾔都是新课题。

  格局:

  ⾯对变局,“应⽤能源的新课题”将引领“能源应⽤的新产业”,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表⽰在遇⾒挑战的时候,同时也会创造⼤量的机会,解决问题要靠创新,创新则需要科技,⼤部分的科技创新都需要企业家来发扬光⼤,期许两岸企业家都能做好准备,⾯对新课题,迎来新产业。

  2. ⾯对疫情的肆虐,发挥两岸企业界的运筹能⼒,建⽴健康永续的新常态社会

  变局:新冠肺炎⼤流⾏是百年⼀次的瘟疫,⼤流⾏到今天已将近两年,从感染⼈数、死亡⼈数、流⾏的国家数看来都是⼀场⼈类的世纪浩劫。新冠肺炎⼤流⾏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企业、改变了我们每⼀个⼈。⼤流⾏第⼀年亚洲国家采取边境管制、全民戴⼝罩、保持社交距离、广泛的病毒筛检的公共卫⽣防疫政策,有效的压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扩张。

  ⼤流⾏第⼆年⾯对delta 变异株的新流⾏及新冠疫苗接种的不平均,全球陷⼊另⼀波更⼤的新冠⼤流⾏,世界各国无⼀幸免,因疫情所衍⽣的供应链断裂影响了企业的运作也干扰了⽇常⽣活,疫情从“被动阻隔”到“主动抗疫”,新冠肺炎对⼈类⽣活造成的变局将演变为⽣活及⽣产的新常态,疫情控制的好坏只有相对没有绝对,疫情控制能⼒的⾼下是考验运筹能⼒的新挑战,更是两岸企业在促进⼈类永续健康和维持全球供应链顺畅的新课题。

  两岸目前往来均要求⾧时间的隔离防疫,疫情深刻的影响两岸关系的密切的经贸合作。后疫情时代里,如何在两岸既有经贸基础上,逐步、有序、可控的进⾏防疫合作以回复疫情前两岸经贸之顺畅,将为两岸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新局:如何在经济活动复苏与疫情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以动态决策与科技⼿段,应⽤简单、便宜、⾼性能,并能在新的⼤流⾏威胁出现时快速并⼤规模检测的平台,强化防疫能⼒,开创疫后新境界。近期欧美疫情再起,全球多国也已经历第三波甚⾄第四波的疫情⾼峰,⽽南⾮更出现新变种病毒株“Omicron”, Covid19 几乎已经可以说不只是Covid 20 甚⾄可以预⾒会是Covid 22。

  防疫需要仰赖科学⽅法及科学数据为基础,拟定建设性及前瞻性的做法及政策。例如采取分级式、科学式的控管,⼜例如发展简单、便宜、⾼性能的检测平台,让⼈民可以⾃⾏操作常规的居家筛检,⽽在潜在的⼤流⾏威胁出现时,能够在几周内快速开发并⼤量⽣产针对新病毒的试剂,提供⼈民进⾏⼤规模检测,以控制病毒传播以及减轻既有医疗系统的过度负担。

  格局:两岸企业合作努⼒以早期预警与实时监测系统,避免类似的⼤流⾏威胁对于经济与⽣活所造成的巨⼤损失再次发⽣。这些准备不是成本,⽽应视为可提供⼤量回报的投资。未来疫情并不会完全消退,将会持续性地影响全世界。因此,我们除了在经历这次疫情并寻求解⽅外,也应记取教训为下⼀次疫情的来临作出充分准备。具体来说,我们可应⽤基因⼯程等新科技,发展便宜、快速、并准确地能同时检测几百种病原体或⽣物标记的检测技术如我前⾯所提,这些为疫情的准备不应视为成本,⽽应视为可为政府提供⼤量回报的投资。

郭台铭在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照片:郭台铭办公室提供)

郭台铭在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照片:郭台铭办公室提供)

  中评社台北12月7日电/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今天上午举行,鸿海创办人、峰会台方副理事⾧郭台铭在会上致词聚焦在气候变迁及能源议题,他表示,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两岸企业都必须共同⾯对,两岸企业的⽣产供应链具有紧密连结,对上、中、下游影响甚⼤,我们期许两岸企业可在碳达峰及碳中和议题上携⼿努⼒,共同达成碳减排标准的协议推动。

  此外,对于延续两年的疫情,郭台铭表示,两岸企业合作努⼒以早期预警与实时监测系统,避免类似的⼤流⾏威胁对于经济与⽣活所造成的巨⼤损失再次发⽣。他提议,可应⽤基因⼯程等新科技,发展便宜、快速、并准确地能同时检测几百种病原体或⽣物标记的检测技术如我前⾯所提,这些为疫情的准备不应视为成本,⽽应视为可为政府提供⼤量回报的投资。

  两岸企业家峰会由两岸轮流举办,今年由南京市主办,受疫情影响,比照去年采线上、线下合并举办,南京、台北分设会场。南京方面在峰会永久会址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台北会场在台北国泰万怡酒店,会后举行记者会说明,不对外开放,但仍有媒体一早到场守候采访。
  
  郭台铭于2021两岸企业家紫⾦⼭峰会演讲内容如下:

  讲题:从两⼤挑战看两岸企业合作之变局、新局与格局

  2021年对全球企业家⽽⾔都是⼀个充满变局与严峻挑战的⼀年,疫情在全球肆虐,不断演化的病毒与疫苗的短缺,造成了全球交通运输业的中断与停滞,尤其所有的进出⼝产业都出现了供应链阻断的危机,时⾄今⽇尚未⾒任何缓解,全球气候暖化导致的天灾在世界各地都传来灾情,极端气候的快速变迁、反圣婴气象变异所带来的灾害,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或经济弱势的偏乡无⼀幸免,代表不可逆转的地球暖化与地球⽣态浩劫已经正式向⼈类发出警⽰,进⾏反噬,就连我⽗亲⽼家,偏远的⼭⻄省晋城市区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破坏性洪灾⽔患,所幸在上个⽉在格拉斯哥所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世界各国提倡并承诺共同对抗气候暖化的⾏动⽅案,⽅使全球共同⾯对气候问题,露出了曙光。

  尤其中国⾝为发展中的⼤国,曾提出具体的减碳目标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个责任承诺的背后隐藏了两个困难,⼀是如何参与甚⾄促成乾净能源的产业转型过程,⼆是如何战胜极端气候带来的时间压⼒。

  ⾯对全球疫情肆虐与气候变迁两⼤世纪挑战,今天与参与峰会的领导及企业家们⼀起探讨如何推动两岸企业⾯对挑战之变局、新局与格局。

  1. 碳达峰与碳中和将造成两岸企业都必须共同⾯对:“应⽤能源的新课题”并引领“能源应⽤的新产业”

  变局:在因应全球气候暖化议题的趋势上,绿⾊经济、净零减排,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议题。如何发展低碳排的清洁能源,达成碳达峰及碳中和,为未来企业应⽤能源之新课题,也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存考验。

  目前变局所产⽣的因素与能源政策息息相关,全球重要的供应链客⼾在⾯对选择⽣产基地时,必将“发电量是否能稳定供应”以及使⽤燃媒、天然气发电造成的“⾼碳排放超标”⼆项不确定因素及不可控管的挑战放⼊重点考量;⾼科技业者不论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半导体,⾯板,精密机械等等,都被要求必须分散制造地点,这趋势已然形成,所以考量低碳减排同时也要顾虑发电量稳定供应,太阳能、⾵电等再⽣能源只能算是备⽤能源或备载能源,对于⾼科技产业是⼀种不可依赖,不稳定的能源源头,充⾜及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产业经济成⾧依赖的动⼒,不论是半导体、精密制造、5G、云端网路、元宇宙、数字经济,那⼀项不需要⽤到⼤量稳定、充⾜供应的清洁能源,台湾也必须在能源政策上正视这个问题,避免短期带来的是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伤害,⾧期也无法⾯对2050 年净零碳排的全球目标。两岸企业的⽣产供应链具有紧密连结,对上、中、下游影响甚⼤,我们期许两岸企业可在碳达峰及碳中和议题上携⼿努⼒,为全球气候暖化议题做出贡献。

  新局:在格拉斯哥的全球气候变迁会议结束后,全球的经济体或全球经济产业链已经认识到碳减排的数据标准即将成为国际上重要⽽必须执⾏的战略指标,亦为国际间推⾏绿⾊经济、净零减排前需事前确⽴的执⾏⽅向。目前两岸企业间尚无⼀致的碳减排共同标准,使得出⼝产品到全球各国时,因为碳
减排数据标准与国际碳减排标准具有落差,致两岸企业增加碳税及碳汇成本。期盼未来两岸企业能共同达成碳减排标准的协议推动。

  另外两岸在基因⼯程都有⼀定程度的国际⽔平能⼒,亦是能够使⽤动/植物基因改造的技术来为环保减碳所⽤。我所讲的并⾮⼀般所指基因改造的⾷物,⽽是⽤基改的植物来减少碳排放或是成为捕捉碳排放的树⽊。例如已知有⽣化科技研究单位正在研发⼀种新型的基改技术、将种植出快速成⾧(也许只要几年)但是专⾨捕捉⼆氧化碳的树⽊。另外⼀种基改动物,就是改造猪/⽜的消化酵素分解或抑制消化酵素排放,可以⼤⼤的减少⽜只、猪只的甲烷气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