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成为湿地巡护员
沿着湖区公路,我们的汽车行驶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处岔路口停了下来。“前段时间下了几场雨,水终于积起来了些。”巡护员陈保护带领大家在齐身高的芦苇丛中穿行了十多分钟后,指着前方一个浅滩说道。
曾经的陈保护靠捕鱼为生,他说:“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还很危险,孩子也劝我别干了。”以前每年6月到9月,是鄱阳湖捕鱼时节,也是湖区天气最恶劣的时候,大风大水,一不小心渔船就被掀翻。与老陈同年代的渔民,几乎没有儿女愿意继续捕鱼,大多外出去城市里打工。
后来,长江和鄱阳湖禁渔,江西省南昌市南矶乡所在地位于保护区,乡里渔民们上交渔船和渔具后,“洗脚”上岸。上岸以后,老渔民们开始头疼:自己能做些什么事?
和老渔民一样头疼的还有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面积大,巡护队人手少,总有管不到的时候。
在南矶湿地,各湖泊群和水鸟等野生动植物有着稳定的生态相关性,这是南矶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的基础生态条件,这种稳定关系一旦动摇,将给湿地生境和水鸟栖息带来严重干扰。
如果让老渔民去做巡护队员呢?
2020年,南矶乡政府召集起老渔民成立了巡护队,9名巡护队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道,开展巡护、宣教、清理垃圾等工作。时年54岁的老陈,从渔民转而成为一名巡护队员,每天穿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