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地方志记述香港对国家改革贡献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昨日举行(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 张心怡)12月6日,香港地方志中心于香港礼宾府举办《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暨《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是首本循香港角度讲述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期间事迹的专著,中心秉持寻根、记载、承传的使命,把握专题志的出版及启动的契机,增进香港与内地的了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讲好湾区故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智思致欢迎词表示,《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全篇超过百万字,内容丰富。书中的记载,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共鸣——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等等。一批批港商北上发展,给内地注入基金、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产业发展,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让娱乐、饮食等港式文化融入内地。到2000年,香港人在内地成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超过6万家,提供超过1000万个工业职位。正是透过与内地紧密发展,香港提升了出口竞争力。他亦指出,记录这段历史有助年轻一代认识祖国奋斗发展经过,了解香港同国家互惠互利、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夏宝龙称,《香港志》不仅记载着香港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而且具有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弄明白香港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将向哪里去,从而进一步增强香港同胞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香港更加灿烂的明天。他亦提到,无论香港经受过什么劫难和挫折,香港同胞都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香港都与祖国密不可分。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斗争过程中,爱国爱港信念就已经牢牢树立。只有真正把“爱国者治港”落到实处,香港才能实现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香港同胞才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谢伏瞻在视频发言中表示,专题志以宏阔的视野,严谨的方式,客观的数据,翔实的资料重现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这一段历程,极具史料价值。他相信,专题志的出版,将为加深香港与内地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智思(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致辞时介绍,《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全卷上下两册共19章,两个附录,一个附录记,超过100万字,涵盖经济、金融、文化、社会四大范畴,参考文献约4700项,包括官方文件及报告、报章刊物、档案、专著及论文、口述历史、未刊史料等,编收图片共500多张,讲述1978年至2017年期间,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为了解和研究香港与内地互动合作,提供准确而全面的参考文献。她相信《香港志》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志》一定可以说好香港自身的故事、香港与湾区的故事,以及香港与国家的故事。

  出版典礼后,随即举办已预录的《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香港地方志中心、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及澳门基金会早前分别在粤港澳三地首长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三地地方志中心正式落实合作,携手编纂于2027年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志》,续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分别录制贺辞,祝贺《粤港澳大湾区志》启动合作。马兴瑞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三地合作编纂《粤港澳大湾区志》,及时记录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有利于丰富湾区文化建设成果,更好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贺一诚则认为,粤港澳合作编修《粤港澳大湾区志》的意义重大,不但记录和保存大湾区发展历史,而且把粤港澳三地紧密地连系在一起,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展现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谢伏瞻(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昨日举行(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记者 张心怡)12月6日,香港地方志中心于香港礼宾府举办《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暨《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是首本循香港角度讲述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期间事迹的专著,中心秉持寻根、记载、承传的使命,把握专题志的出版及启动的契机,增进香港与内地的了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讲好湾区故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智思致欢迎词表示,《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全篇超过百万字,内容丰富。书中的记载,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共鸣——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等等。一批批港商北上发展,给内地注入基金、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产业发展,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让娱乐、饮食等港式文化融入内地。到2000年,香港人在内地成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超过6万家,提供超过1000万个工业职位。正是透过与内地紧密发展,香港提升了出口竞争力。他亦指出,记录这段历史有助年轻一代认识祖国奋斗发展经过,了解香港同国家互惠互利、密不可分的关系。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夏宝龙称,《香港志》不仅记载着香港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而且具有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有助于人们弄明白香港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将向哪里去,从而进一步增强香港同胞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香港更加灿烂的明天。他亦提到,无论香港经受过什么劫难和挫折,香港同胞都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香港都与祖国密不可分。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斗争过程中,爱国爱港信念就已经牢牢树立。只有真正把“爱国者治港”落到实处,香港才能实现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香港同胞才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谢伏瞻在视频发言中表示,专题志以宏阔的视野,严谨的方式,客观的数据,翔实的资料重现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这一段历程,极具史料价值。他相信,专题志的出版,将为加深香港与内地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