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伊朗使馆临时代办付莉华发表署名文章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报导,2023年2月7日,驻伊朗使馆临时代办付莉华在《德黑兰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全文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通胀高企、利率上升、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叠加疫情持续造成的影响,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呈现稳健恢复态势,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带来光明。在此,我想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谈几点看法:

  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中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一年增长3%,其中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保持0.4%的正增长,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3.9%,四季度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保持2.9%的恢复态势,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的背景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实为不易。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社会居民消费规模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预期目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既有政策框架内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动能不断积蓄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1%。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通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加速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具体来看,中国在高技术产品生产和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充电桩、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8%;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16.3%和15.0%。据有关统计,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已接近40%。   三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引擎。2022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止步。外贸发展好于预期,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增长7.7%,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亿元,同比增长12.9%,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口额31279.5亿元,同比增长13.5%,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二;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开放功能更突出,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RCEP正式实施,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开行数屡创新高,“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世界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喜气洋洋的中国。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人数显着增长,出入境人员超287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增长120.5%。中国游客出境订单同比增长640%,跨境机票订单增长4倍以上。多国热烈欢迎中国游客,认为这将促进各国旅游业恢复和经济复苏。近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称,受多重危机交汇影响,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至1.9%,而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将大幅升至4.8%,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认为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2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保持积极增长,中国继续保持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经济持续释放活力、稳中向好,将为包括伊朗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将举办第六届进博会、广交会、第三届消博会、2023年服贸会等系列贸易投资展会,将为伊朗各界提供更多瞭解中国的窗口以及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机会。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欢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通过不断扩大在贸易、投资、产业等各领域的相互开放与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良好国际合作典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中评社北京2月10日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报导,2023年2月7日,驻伊朗使馆临时代办付莉华在《德黑兰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全文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通胀高企、利率上升、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叠加疫情持续造成的影响,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呈现稳健恢复态势,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带来光明。在此,我想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谈几点看法:

  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中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一年增长3%,其中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保持0.4%的正增长,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3.9%,四季度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保持2.9%的恢复态势,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的背景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实为不易。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社会居民消费规模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预期目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既有政策框架内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动能不断积蓄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1%。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通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加速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具体来看,中国在高技术产品生产和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快递业务量完成1105.8亿件,同比增长2.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充电桩、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8%;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16.3%和15.0%。据有关统计,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已接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