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开门红”意味着什么?

  中评社北京2月8日电/据人民网报道,步入2023年,中国多项经济数据“飘红”:

  1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创18个月以来新高;春节假期餐饮、旅游、电影等线下消费超预期复苏;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一篮子货币中走势领先……

  订单忙起来,消费旺起来,信心强起来。无论是生产和需求端的明显回暖,还是市场主体及国内外机构的预期增强,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阵阵“暖意”。

  “开门红”意味着中国经济有望“全年红”

  开年数据至关重要,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影响深远。新年伊始,我国经济呈现明显恢复势头,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通行畅、消费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7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电影票房67.58亿元,位居我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

  “春节消费的走热,为全年发展开了好头、起了好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这为全年的消费提振起到了重要的“信心催化剂”作用。

  订单忙、预期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较前值大幅回升7个百分点至50.9%,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景气度改善;生产经营预期、采购量指数分别较前值上升3.7个和5.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