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学者共研九二共识作用与启示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武汉8月1日电(记者 海涵)7月31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两岸统合协会协办的“台海新观察”第六次会议上,与会学者共同回顾“九二共识”的历史原貌和存证,总结“九二共识”的历史作用与经验,着重探讨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中该如何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并对“后蔡英文时期”台海局势走向与应对之策提出建言。

  全国台湾研究会秘书长杨幽燕表示,在两岸两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的当下,我们还原历史真相,正本溯源,厘清“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十分重要。应该指出,当年台湾方面和海基会对“两岸是一个国家、努力谋求统一”立场和主张是十分清晰的。有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立场,才会有“九二共识”,这是大同,这一立场也是“九二共识”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九二共识”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这是一个中国原则性和策略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意。“九二共识”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我们坚信,只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一定会从民间和民众中找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表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中,“九二共识”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之一,“九二共识”仍是我们总体方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仍是我们追求和平统一的重要政治基础。但从变化了的现实来看,它的地位又显得很复杂,也很微妙,值得重新审视、深入辨析和详加阐发。正确认识“九二共识”并确定其在新历史方位上的地位,恰如其分地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各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表示,“九二共识”从根本上讲是两岸互信的问题。在民进党执政时期,由于其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破坏了两岸之间的互信。在当前台海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也需要促成两岸民间达成共识,要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凝聚“两岸一家亲,同是中国人”的共识,这或许是更重要、对两岸关系发展更具深远意义的做法。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顾全大局,顺应历史大势,搁置争议,各让一步,“求同存异”的成果,特别是对“一中涵义”策略性地予以模糊,极大地发挥了中国人的政治知慧和政治艺术,符合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九二共识”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大局的“定海神针”、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打开两岸僵局“对话协商”的金钥匙、是打击、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有力武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严安林表示,“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明确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两岸虽然迄今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作为两岸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与政治保证,“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中的关键性与基础性地位事实上也在不断演进与提升,“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两会事务性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政党交流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还成为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共同政治基础。

全国台湾研究会秘书长杨幽燕(中评社 海涵摄)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表示,“九二共识”达成的基础、过程及其内涵十分清楚,但是,在台湾岛内,蓝、绿阵营围绕“九二共识”进行了四次激烈的交锋,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台湾岛内前三次关于“九二共识”的交锋,其主体是蓝绿两大阵营,支持“九二共识”的一方都取得了胜利,为制约岛内“台独”势力的泛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石,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而第四次交锋的主体则是国民党内部的不同派别,是国民党“自乱阵脚”的表现。国民党第二十届第四次全代会推出的“两岸政策”虽然保留了“九二共识”的外壳,但对其内涵进行了相当大的扭曲和篡改,令人忧心。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表示,“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关系的实质。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存在两个政权,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关系,“九二共识”是对这种关系的确认。“九二共识”奠定了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九二共识”形成的政治默契解决了信任问题,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两岸之间的通关密码。只要有了这个基础,两岸之间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很多障碍就可能克服,新领域的合作就有可能建立和发展。相反,违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受到冲击。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在发言中谈及2758号决议与“九二共识”,他表示,2021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驱逐台湾当局出联合国5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6周年。这一具有深远国际影响和历史意义的事件值得人民永远铭记。从这一角度看,2758号决议构成了以一中原则为核心的“九二共识”的国际法基础。两岸于1992年在香港会谈达成“一中原则与谋求统一”共识,不仅反映出两岸民众“求和平、求发展”的共同愿望,也深刻体现出对于国际上“一中原则”普遍共识的认同,并由此建构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成为稳定两岸关系发展的“定海神针”。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党政治研究所所长陈星表示,“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和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九二共识”形成及运行过程内在地隐含了两岸相向而行的共识。在两岸关系中,“九二共识”确立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框架,建立起了两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础。因此“九二共识”不存在被替代的问题,只存在依据国家统一需要扩大一个中国共识加快国家统一进程的问题。但当前两岸关系的现实是,执政的台湾民进党当局根本不愿意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而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强化两岸紧张局势,持续炒作两岸关系牟取政治利益,这种情况下所谓调整“九二共识”的说辞反倒更像是“台独”势力设下的一个圈套,即“台独”势力试图通过否定“九二共识”来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故而在当前情势下,“九二共识”在整体国家统一战略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充分发挥其反“台独”及加强两岸同属一中政治框架的功能。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中评社 海涵摄)

  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指出,鉴于台湾岛内当前政局形势,在蔡英文下台后的2024年,民进党极有可能会继续执政,并同时掌控“行政”和“立法”权力。无论是民进党哪个政客当政,基本上都会延续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立场,即不会公开、露骨地谋求“法理台独”,但是将继续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维持现状”为名保持两岸“和平分裂”状态,同时在岛内通过“去中国化”“反中”“仇中”措施,持续推进“渐进式台独”进程。与此同时,美国会延续“以台制华”的策略,对民进党以拒绝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政策,以及试图“倚美谋独”的企图予以背书和支持,并会加强美台政治、安全、军事、经济等各领域的勾连,进而将台湾当局纳入其在印太地区的“盟伴体系”之中。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彭韬表示,“九二共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也是相互信任的基础,翻开历史的篇章,无数的历史事实和现实都证明了,两岸关系一旦步入“九二共识”正确轨道,就可阔步前进,造福两岸同胞;歪曲“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陷入“兵凶战危”状况,严重威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九二共识”最大的优点是在于昭告世人: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九二共识”不可能、不可以翻篇,始终都是两岸交流交往的压舱石与金钥匙,两岸同胞应倍加珍惜、悉心呵护。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表示,“九二共识”作为两岸间围绕一个中国原则所达成的共识,具有显着的政治意义,其存在和延续必然关系到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以及台海和平稳定能否持久。虽然大陆对此仍旧秉持坚持立场,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变化导致“九二共识”存续的现实条件与其形成之时已然大相径庭,“九二共识”的功效正在被侵蚀。如何使之继续保持生机,也就成为现实的问题。在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矛盾性不断增大、美台架空和否定一中原则、“九二共识”意图明显的背景之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具有必须性,更具有必要性,而“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中体现一中原则最为直接的载体,其存在和延续的意义就更为突出。坚持“九二共识”核心意涵,发展其中的历史经验对于稳定两岸关系,确保台海和平稳定仍具有现实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璃就“九二共识”与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发表看法,指出“九二共识”30年来,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朝着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交流中的一股“热流”,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与发展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势头强劲。二是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保持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主线。三是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是增进两岸民众互相瞭解、促进心灵契合的有效载体。四是两岸教育在融合发展中逐步迈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厦门医学院副教授谢银萍表示,相较三十年前,当前两岸坚持“九二共识”的环境已经显着变化。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态势难改,国民党对其制衡能力以及维持“九二共识”的意愿则同频下降。外部干涉势力动作增多使得台湾问题被“国际化”趋势增强。在此形势下,有必要从底层逻辑向岛内民众进一步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两岸“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核心意涵。这不仅关乎两岸命运共同体,更应包含“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应高度警惕防范两岸从“存异”与走向“国家分裂”之间的质变和极端后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中评社 海涵摄)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董玲瑜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能够诠释更深的内涵,能够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实现两岸互惠双赢。“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的基石,为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我们必须坚持“九二共识”,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意义,明确“九二共识”的政治地位,不断巩固“九二共识”的基石作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联系与沟通机制才能开启两岸新局。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中评社 海涵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严安林(中评社 海涵摄)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中评社 海涵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巫永平(中评社 海涵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党政治研究所所长陈星(中评社 海涵摄)

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中评社 海涵摄)

生活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