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台积电及供应链 高虹安:业界忧陆反制

高虹安。(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1月27日电(记者 郑羿菲)日前落幕的台美经济对话,半导体供应链赴美设厂成焦点话题。出身鸿海集团的台湾民众党“立委”高虹安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台积电与上下游厂商赴美设厂最大的痛点是当地人才不足的问题,业界也谨慎看待多训练一组人才在美国运作,会不会成为技术流出的风险,再加上美国制造半导体的成本,势必比台湾多50%以上,美国期待的半导体产业链生根,能否成还需观察。

  至于台湾经济影响层面,高虹安说,台湾资通讯等IT产品受惠于WTO架构下的资讯科技协定,在国际上享有优惠税率,把台湾最重要的产业外移美国,既没有优惠的关税,生产成本也提高,且是否引发中国大陆反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况且台湾尚未加入区域贸易组织,把具关税优势的产业先行外移,其他被课以高关税的产业能否补上,政府也应好好思考。

  台美23日举行第二届“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经济部长”王美花提到,台积电相关供应链赴美投资希望美方可以给予厂商多一些协助,包括签证、入境、相关诱因及补助等。

  高虹安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在2019年曾提到全球供应链将发展成中美两套系统,在这2年来G2现象已非常明显,而美国曾说过过度倚赖以台湾台积电为首的亚洲晶片供应链,而台湾又长期遭到中国大陆军事威胁,因此有必要重建自家在半导体业的领导地位与自主态势,以弥补这个战略弱点,并不是说在美国设厂有什么经济上的优势,而是战略政策考量。

  高虹安说,美国国家半导体经济蓝图(NSER)倡议由亚利桑那州发起并串联相关企业,目标提高美国半导体竞争力并争取数十州参与,加上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加入,目标成为加强全美半导体产业政策的推手。为因应中国大陆的挑战,美国启动电子复兴计划,台积电是受邀成员之一,台积电在美国设厂,将有助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也有助未来技术提升与掌握关键应用。

  高虹安认为,台积电之所以会选择在亚利桑那州设厂5奈米12吋晶圆厂,是因为亚利桑那州是许多美国年轻人想去的地方,且水资源相当丰沛,绿电便宜、土地也非常大,当地也有英特尔建立的供应链体系,对台积电来说相对较容易,而亚利桑那首府凤凰城去年已承诺投资2.05亿美元,改善台积电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些激励措施肯定是台积电愿意赴美的关键因素。

高虹安办公室。(中评社 郑羿菲摄)

  高虹安指出,台积电带着台湾供应链一起赴美投资,一来符合美国制造的地缘政治氛围,二来也可有效管控设备零组件及材料的成本,但实际上半导体生态系是台湾花了几十年才打造出来的,上下游厂商恐怕会有技术可能外流的风险。况且美国与晶片工程相关毕业生数量因过去十年晶片制造业外移亚洲,造成人才不如从前,台积电赴美最大的痛点就是当地的相关人才不足,这也是美国必须面对的困境。

  高虹安表示,另一个问题是,台积电的上下游供应商有没有很好的保护智慧财产的制度?例如培养新的人,无论是台湾在地培养,或美国当地聘用,这些人会不会成为技术流出的风险?确实很多台湾半导体厂也对这件事相对比较谨慎。

  高虹安说,台积电与上下游厂商到美国设厂也会有成本的问题,台厂在耗材部分已经建立得很好,塑造了台湾半导体的强烈竞争力,但移到美国去能不能好好发挥,值得探讨。若无法争取到美国政府补贴,光靠台积电亚利桑那州12吋厂仅月产能2万片的规模,要建立具成本效益的经济规模并不容易。

  高虹安指出,设备业者分析,台积电的美国12吋厂毛利率要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未来需要将月产能放大到6万片到10万片的规模,等于是要在当地建立像台湾一样的超大型晶圆厂聚落才行,只有台积电真正表态及说明中长期的完整投资计划,要带台湾供应链一起去,供应链合作伙伴自然也会愿意去。

  高虹安也提醒,台积电赴美国设厂或可创造双赢局面,只是随着美中关系紧张,台积电虽然在上海松江及南京设厂,业界人士认为,是否引发中国大陆反制,有待进一步观察。

  高虹安说,半导体产业供应链是台湾的重点根基产业,其实不只是经济与产业层面,甚至在“国家安全”层面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今天是因为全世界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在台湾,中国大陆与美国才会有所忌惮、争相拉拢,全世界也才关注台海是否可能发生战争影响全球经济。如果这个产业逐渐移出到美国或其他地方,台湾是否将失去“硅盾”的屏障?

  高虹安认为,亚利桑那新厂生产5奈米半导体晶片,虽是台积电目前最先进的制程技术,但2024年才能量产,而台厂2022年下半年3奈米便可以投入量产,届时亚利桑那厂已非最先进制程,且月产能2万片,不到台积电总产能的3%,业界人士分析,台积电赴美投资并不会对台湾产生排挤效应。

  高虹安指出,台积电及上下游赴美,不一定对经济完全有帮助,应主要是跟美国的关系拉近,美国主要是想保护自己的半导体在美国制造,但成本势必比台湾多50%以上,其实并不划算,主要是美国的战略性考量,最终能否真如美国所愿,半导体生态系落脚美国,恐怕还需要再观察,人才、成本、技术智慧财展如何保护,都会是问题。

  高虹安说,台湾受惠于WTO架构下的资讯科技协定(ITA),让资通讯等IT产品在国际上可以与其他国家一样享有优惠税率,也因台湾长期无法突破国际贸易困境,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与签订FTA,造成科技业成为台湾发展最成功的产业,半导体更是台湾经济的“根”,将台湾最重要的产业移去国外,很多人会困惑这个选择。

  高虹安表示,传统产业将工厂外移东南亚可以享受优惠税率,但科技产业外移美国既没有优惠的关税,生产成本也提高。台湾在尚未加入区域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把具备关税优势的产业先行外移,而被课以高关税的其他产业是否能补上,也是政府应该好好思考的地方。

高虹安。(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1月27日电(记者 郑羿菲)日前落幕的台美经济对话,半导体供应链赴美设厂成焦点话题。出身鸿海集团的台湾民众党“立委”高虹安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台积电与上下游厂商赴美设厂最大的痛点是当地人才不足的问题,业界也谨慎看待多训练一组人才在美国运作,会不会成为技术流出的风险,再加上美国制造半导体的成本,势必比台湾多50%以上,美国期待的半导体产业链生根,能否成还需观察。

  至于台湾经济影响层面,高虹安说,台湾资通讯等IT产品受惠于WTO架构下的资讯科技协定,在国际上享有优惠税率,把台湾最重要的产业外移美国,既没有优惠的关税,生产成本也提高,且是否引发中国大陆反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况且台湾尚未加入区域贸易组织,把具关税优势的产业先行外移,其他被课以高关税的产业能否补上,政府也应好好思考。

  台美23日举行第二届“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经济部长”王美花提到,台积电相关供应链赴美投资希望美方可以给予厂商多一些协助,包括签证、入境、相关诱因及补助等。

  高虹安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在2019年曾提到全球供应链将发展成中美两套系统,在这2年来G2现象已非常明显,而美国曾说过过度倚赖以台湾台积电为首的亚洲晶片供应链,而台湾又长期遭到中国大陆军事威胁,因此有必要重建自家在半导体业的领导地位与自主态势,以弥补这个战略弱点,并不是说在美国设厂有什么经济上的优势,而是战略政策考量。

  高虹安说,美国国家半导体经济蓝图(NSER)倡议由亚利桑那州发起并串联相关企业,目标提高美国半导体竞争力并争取数十州参与,加上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加入,目标成为加强全美半导体产业政策的推手。为因应中国大陆的挑战,美国启动电子复兴计划,台积电是受邀成员之一,台积电在美国设厂,将有助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也有助未来技术提升与掌握关键应用。

  高虹安认为,台积电之所以会选择在亚利桑那州设厂5奈米12吋晶圆厂,是因为亚利桑那州是许多美国年轻人想去的地方,且水资源相当丰沛,绿电便宜、土地也非常大,当地也有英特尔建立的供应链体系,对台积电来说相对较容易,而亚利桑那首府凤凰城去年已承诺投资2.05亿美元,改善台积电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些激励措施肯定是台积电愿意赴美的关键因素。

无聊消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