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优供给,实体经济好前景

  中评社北京2月1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当前,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给产业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实体经济各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采访了建材业、家电业、民航业的企业和相关专家。

  建材业

  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做好绿色文章

  春节前夕,位于安徽淮南市的北新建材年产50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产品打包装车,发往各地。“这款产品主要用于室内隔墙、吊顶装饰装修,具有一定的隔音保温功能,还能吸附分解甲醛,净醛效率达到93.5%。”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北新建材总工程师董占波说,今年建材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企业打算通过低碳环保和数字智能化技术升级,将石膏板产能提高1亿至2亿平方米,同时大力发展轻钢龙骨、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绿色建材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2022年,面对市场需求总体偏弱、生产成本高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建材行业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实现平稳运行、提质增效。一方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材产品加快向轻型化、制品化、高端化转型,加工制品业规模占比超过60%,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数量达到4.2万家。另一方面,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金额超过50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0.6%,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