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春晚——国人的精神“年夜饭”
来源:中国网 作者: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金虎辞岁去,玉兔迎春来。除夕之夜,亿万观众翘首期盼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于晚八时黄金时段在8个电视频道和10个广播频率如期播出,还在国内外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媒体对中国春晚进行直播和报导,覆盖范围之广、受众规模之大,创下了新的纪录。这证明,今天的中国,国际形象越来越好,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越来越大,中国故事越来越令人神往。
为什么春晚在中国连续举办40届至今仍热度不减,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就在于其意义早已超出了晚会本身,成为一种新年俗。如同除夕的年夜饭,已然是很多中国家庭大年三十守岁的固定“程序”,深入骨髓、形成习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律动的中国、火热的生活、奋进的脚步、燃烧的激情,是灿烂的文化名片和观察中国的窗口。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示范价值。
从节日渊源上说,喜庆欢乐本就是春节的核心元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舞龙耍狮子,还是赏灯踩高跷,尽管习俗有别,但这些核心元素则是不变的节日传承。它是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笑对生活、直面艰难困苦的精神状态。春晚应时而生,更集中、更恢宏、更多元地将各种喜庆欢乐的元素集纳在一个时间节点盛大推出,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和守岁的节日习俗。说春晚是精神“年夜饭”,既恰当,又传神。
香,除了大张伟、张若昀演唱的《开饭!开FUN!》扑鼻而来的香气挑逗着国人的味蕾,且每个人都能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那一款,歌舞类、语言类、戏曲类、武术类、杂技类、少儿类……都代表了当下的顶尖艺术水平。每一个节目都力求用创新创意的设计,呈现新时代新征程蓬勃向上的新风貌、新气象,匠心之作给人带来余韵绵长的清香之气。
味,有历史厚重味、时代鲜活味,有幸福甜蜜味、家国浓情味。歌手谭维维演唱的《百鸟归巢》,创意源自古乐南音,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首次融入春晚,把婉转典雅的千年古音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融为一体,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观众带来徐徐新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独特韵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是今年春晚的主题,营造出浓厚的开心信心与奋进拼搏的氛围,欢乐吉祥、喜气洋洋。四个半小时的演出,有对陌生人守望相助、彼此温暖的点赞,有对快递小哥蜜蜂般不辞辛劳的歌颂,有对“躺平”作风的嘲讽和对“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理念的批判。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百姓歌手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共同演绎的《早安,阳光》,诠释了“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的道理,传递出“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情感。这首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140亿次的爆款歌曲,表达了新冠疫情下基层工作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战胜困难的勇气,触动心扉、引人共情。《锦绣》用生动优美的舞蹈语汇,讲述了一件汉代织锦的传奇故事,让观众重温20世纪中国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汉朝织锦护臂,彰显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大主题。
纵观历届春晚可以发现,伟大祖国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春晚,无疑是记录中国时代变迁的年轮。
来源:中国网 作者: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金虎辞岁去,玉兔迎春来。除夕之夜,亿万观众翘首期盼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于晚八时黄金时段在8个电视频道和10个广播频率如期播出,还在国内外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媒体对中国春晚进行直播和报导,覆盖范围之广、受众规模之大,创下了新的纪录。这证明,今天的中国,国际形象越来越好,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越来越大,中国故事越来越令人神往。
为什么春晚在中国连续举办40届至今仍热度不减,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就在于其意义早已超出了晚会本身,成为一种新年俗。如同除夕的年夜饭,已然是很多中国家庭大年三十守岁的固定“程序”,深入骨髓、形成习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律动的中国、火热的生活、奋进的脚步、燃烧的激情,是灿烂的文化名片和观察中国的窗口。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示范价值。
从节日渊源上说,喜庆欢乐本就是春节的核心元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舞龙耍狮子,还是赏灯踩高跷,尽管习俗有别,但这些核心元素则是不变的节日传承。它是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笑对生活、直面艰难困苦的精神状态。春晚应时而生,更集中、更恢宏、更多元地将各种喜庆欢乐的元素集纳在一个时间节点盛大推出,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和守岁的节日习俗。说春晚是精神“年夜饭”,既恰当,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