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大量私隐被用作促销

部分交友APP要求提供多达12项用户个人资料。(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大公报报导,快节奏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港人往往没有时间拓展交友圈,一键快捷配对的交友应用程式近年来愈发受欢迎。然而,消委会调查9个较受港人欢迎的交友程式后发现,所有程式都预设将用户的个人资料用作推广或促销,其中6个更是未有提供拒收推广的选项,而部分APP要求用户在注册账户时披露的个人资料,更是多达12项。消委会提醒,由于使用交友应用程式或需披露大量个人资料,消费者注册账户时应细阅相关条款。

  有程式要求上载清晰脸照

  消委会职员以用户身份下载并试用9款交友APP,包括“Bumble”、“Coffee Meets Bagel”、“Goodnight”、“Heymandi”、“OkCupid”、“Omi”、“Paktor”、“SweetRing”以及“Tinder”;大多索取姓名、性别、性倾向、出生日期、所在地、电邮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其中“OkCupid”及“SweetRing”更要求提供多达12项个人资料,“Heymandi”则只需填写性别及电话号码,有6个程式规定用户必须上载清晰可见的脸照。

  所有应用程式都预设将用户的个人资料用于推广或促销等目的,当中“Goodnight”更未有直接披露会用作推广或促销,仅指设计活动、内部营运参考之用,经消委会查询后,才指包括作推广、促销之用;“Bumble”、“OkCupid”、“Tinder”容许用户更改资料。

  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谭凤仪提醒,使用交友应用程式时须披露大量个人资料,市民注册账户时应细阅所有条款,以瞭解商户提供服务的条件以及处理个人资料的方式。她又说,部分个人资料属高危,如拥有的银行账户、年薪等,使用者可选择不披露,建议在提供资料时要平衡需要及私隐保障。

  消委会强调,于交友应用程式注册账户前,应参阅有关条款及细则与私隐政策文件,以瞭解商户处理个人资料的手法;消费者如不欲个人资料被用于推广或促销,可检视应用程式中有否提供拒绝上述用途的选项;使用交友应用程式时还须慎防受骗,切勿向素未谋面的人士给予任何形式的金钱援助。

  除要留意个人资料被用作促销外,消委会亦提醒要注意交友App的收费计划,因为调查发现,撇除祗有单一功能的“Heymandi”“Ad Free”订阅服务,其余8个交友App的基本收费计划介乎78至235元,收费差距逾2倍;进阶订阅计划的月费则由介乎138至468元,差距达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