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经济发展须改变传统的增长模式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情况,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造成了工业生产的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这样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海外的一些学者并不认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坦率地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一个必然现象。经过长期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需要调整期。在调整时期中国经济必须做好维护工作,一方面确保中国经济的大船继续航行,另一方面,必须解决动力来源问题,如果缺乏足够的动力来源,那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尽管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下降到1%甚至更低,是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趋于完善,经济增长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言外之意,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式的外延式经济增长,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是精细化的内涵经济增长。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非不愿意看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他们缺乏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缺乏经济增长的活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饱和,政府投资受到限制,居民消费基本稳定,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可是,由于国际市场份额有限,因此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的特殊时期。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后,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始终处于强劲发展状态。   房地产业之所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具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征: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拉动水泥、钢筋、混凝土行业增长,实现“生产性增长”;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拉动消费增长,居民将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储蓄购买住房,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从而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每当中国经济增长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房地产业,试图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正是这种严重的路径依赖,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不是增长与否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中国房地产业收入结构极不平衡,房地产开发商的收入相对较高,而房地产施工企业的收入相对较少。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金融市场,房地产投机盛行,结果导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食利阶层。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而多数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防止出现暴利现象,另一方面必须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其次,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科技进步才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外部因素造成的,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困难。其实不然,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问题,核心就在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急功近利,而没有在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做好文章,没有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中国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虽然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发展迅速,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既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模式。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是因为他们利用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监管存在的漏洞,通过垄断经营获取丰厚的利润。如果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会完全失去。

  所以,中央下决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相关的反垄断指南,针对中国企业经营特别是网络平台经营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监管规则,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当西方国家的网络平台企业研究太空、开发新技术的时候,中国网络平台企业却挨家挨户寻找新的客户。不能说中国网络平台企业的做法是错误的,只能说,拥有大量资本支持的中国网络平台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进取精神。他们在一系列重大领域所进行的所谓战略布局,对于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虽然中国一些网络平台企业依靠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但是从整体来看,如果过分强调数据财产的属性,通过积累数据形成数据库,从事垄断经营,那么,中国网络平台企业发展必然会误入歧途。

  科技创新是一个未竟的事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可是,当前一些地方所作所为令人叹息。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样做的确可以为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城镇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政府投资效率将会越来越低。

  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一方面鼓励全民创新,大胆鼓励科技革命,通过税制改革,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空间;另一方面,淡化官本位,让优秀的科技人才在科技战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精兵简政,鼓励更多的青年走上社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假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自我完善,依靠经营模式的创新,催生新的产业,那么,中国将会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国家。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情况,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造成了工业生产的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这样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海外的一些学者并不认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坦率地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一个必然现象。经过长期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需要调整期。在调整时期中国经济必须做好维护工作,一方面确保中国经济的大船继续航行,另一方面,必须解决动力来源问题,如果缺乏足够的动力来源,那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尽管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下降到1%甚至更低,是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趋于完善,经济增长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言外之意,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式的外延式经济增长,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是精细化的内涵经济增长。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非不愿意看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他们缺乏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缺乏经济增长的活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饱和,政府投资受到限制,居民消费基本稳定,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可是,由于国际市场份额有限,因此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的特殊时期。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后,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始终处于强劲发展状态。